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政协动态

既要“活下去”也要“活起来”

———河北省政协举行专项民主监督协商座谈会助力文保工作开展

2020年10月12日 09:12  |  作者:高新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河北10月12日电(记者高新国)“增强文物利用的合理性、科学性、适度性,不仅能使文物得到及时必要的保护,而且能通过文物利用扩大一地知名度、美誉度,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9月25日,河北省政协举行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专项民主监督协商座谈会,省政协委员邱文双提出既要让文物“活下去”,也要“活起来”的建议,颇具代表性。

河北现有33943处不可移动文物、1402448件国有可移动文物。为更好保护“文物家底”,省政协将此列入年度专项民主监督内容,在孙瑞彬、边发吉两位副主席带领下,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合省民盟及有关市县政协,组织三级政协委员、党派成员和专家学者深入调研后,与省委编办和省财政厅、住建厅、文物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坐在一起,交流情况。

据省财政厅副厅长马学介绍,从2016年起,每年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规模从3402万元逐步增至10305万元。尽管如此,在诸多文物保护领域还是“钱紧”,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成为扩大保护资金来源的重要举措。

近10年来,河北非国有博物馆从原来的不足10座,发展到现在的44座。省政协委员李宝才说,“但数量少、扶持不够,仍是目前全省非国有博物馆面临的主要问题”。

蒲月英委员建议,出台指导性政策,引导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和其他民间资本介入保护。同时,积极发动乡贤和爱心人士捐助,引入社会公益基金,为保护注入持久力量。

“选择条件适宜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或一定的文物维修项目,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或与保险企业合作,探索开发文物保险产品,拓宽社会资金进入文物保护利用渠道。”省政协委员李文杰提出,可成立文物保护基金或发行“文化遗产彩票”,吸纳社会资金投向文物保护,同时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参与度。

目前,河北省、市、县三级共设立文物保护事业单位246个,核定事业编制4927名,现有在编人员4171人。省委编办副主任白志和介绍的情况,印证了邱文双委员所说的“个别县级文保单位存在空编”问题。

“应创新人才机制,加强文物管理机构队伍建设。”邱文双建议,实施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工程,加大对文物领域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健全和创新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大力培育文保、文博工作所需各类专业人才。

充分保护好,是利用好的前提,是文物“活起来”的保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利用,应与美丽乡村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风貌整治提升、产业培育发展等相结合,改变传统、单一的旅游观光模式,使保护与利用有机融合。”蒲月英的建议,得到省住建厅二级巡视员赵春旺的积极回应:“将加强整体风貌管控,做好项目建设指导,严格规范新建、改建行为,全面保护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与存有环境。”

对文物有效保护利用,李文杰委员给出了“探索建立文物守护认养制度”的建议:在不改变文物所有权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的不可移动文物,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居民,通过认领方式自愿参与文物日常养护、看护巡查等工作,并以有利于保护为前提,服务公众为目的,彰显文物价值为导向,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底线,给予一定年限内的使用权和经营权。

数字化建设是文物古迹有效保护的趋势。省政协常委张朝军建议,按照文物古迹数字化保存标准,完善数字化资源,另外加大科研投入,研发交互性强的文物数字化保护系统,真正实现网上虚拟现实展厅,推动移动终端文物数字化共享。

“认真研究,积极吸纳落实。”听了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各部门表示将进一步改进工作,真正把文物保护的职责担起来,在推进文物更好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编辑:刘乙潼

关键词:文物 保护 利用 活起来 建议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