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三农人物

肖光华:傩戏绝技舞刀尖

2020年10月13日 17:01  |  作者:张能秋 余欢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技艺高超走向世界,坚持初心赢得认可——这是贵州省岑巩县平庄镇平庄村凯空组思州傩技傩戏第十四代侗家传承人肖光华的人生故事。

岑巩古名思州,思州傩源于东汉,至今传承有1800多年历史。“上刀梯”“下油锅”“喊竹”……集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于一身的傩技傩戏近年来闻名海内外,被誉为“世界文化之宝”。

  

不做木匠做傩师


年近六十的肖光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十几岁便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傩戏傩技,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凭着一股毅力,记下了几千个繁体字,手抄了几十本唱本。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十年学艺的肖光华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傩戏傩技的真功夫,顺利成为第十四代掌坛师。当时,附近村里的红白喜事一定会请肖家的傩戏团去做法事、耍绝活。

“原本傩戏祖辈单传,讲究‘传大不传小,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不过,哥哥们不喜欢,家里最小的我却很爱学,于是父亲就传给我了。”肖光华说。

传统思州傩戏常在民间祭祀仪式上由六七个人表演,旨在酬神还愿。肖家的傩戏为乡邻消灾还愿、安葬老人,傩师不计较表演报酬,全凭事主打赏。不过,近三十年来,在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变迁与冲击下,适合传统傩戏的演出场合越来越少,微薄的收入难以支撑傩戏队伍的运转。

族中愿意拜师学艺的青年越来越少,有位当木匠的亲戚劝肖光华转行做木工。左思右想之后,肖光华不仅没有改变主意,反而愈发坚定起来。

他说:“要是我改行做了木匠,傩戏绝活在岑巩就真的失传了。”

  

打破传统,发展“傩文化”


肖光华大胆打破傩戏傩技“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开始对外授徒。他组建了一个包含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成员的民间傩戏表演团,开始到周边地区广大农村巡回表演。戏团虽然只有十余人,但表演纯熟精彩,受到了群众的一致欢迎。

1992年,在黔东南州文化部门的邀请下,肖光华到北京九龙游乐园表演。他聚拢8位傩师来到北京,戏团第一场就表演了“上刀梯”“下油锅”等标志性的傩戏节目,一时间技压全场,引来如雷的掌声。北京电视台采访思州傩戏团表演的专题新闻播出后,肖光华和他的戏团一举成名,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这次经历,让肖光华下定了重塑傩戏文化的决心。“我们想清理传统傩戏里的迷信元素,把民族文化、民间文化作为新的立足点。”肖光华说。

1993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金丸良子等专家学者也慕名来到肖光华家中考察,认为思州傩文化堪称是世界民间戏剧史上的一块“活化石”。同年,肖光华和他的傩戏团受日本大剧院之邀参加了日本第四届傩文化研讨会,首次带着思州傩戏走出了国门。

在这之后,肖光华的团队陆续接到韩国安东,中国香港、上海、济南、天津、太原等国内外50余个大中城市的邀请,累计巡回演出1000余场,先后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50余家媒体的关注。为了增强观赏性,肖光华陆续给团队添置了价值30多万元的服装道具,编排了50多个新节目。就这样,肖光华和他的队员们从民间祭师变成了傩戏文化的表演者与传播者。

  

从“做文化”到“搞文旅”


2006年,凯空组思州傩技傩戏被贵州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凯空组入选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村寨。

“现在戏团演员有30余人,包括8名女徒弟。”肖光华说,从岑巩县平庄、客楼、凯本等乡镇到周边的石阡县、江口县,县内外慕名而来拜师学艺的人很多,源源不断地为戏团注入活力。

“以前我学的时候只有24个节目,现在发展到88个了。”肖光华说。一年下来,肖光华与其团队的表演收入能有五六十万元。“一个月至少也有2次表演,前年表演费最多,有60多万元。”他说。

好山水招人,好文化醉人。如今,肖光华的老屋成了思州傩戏傩技历史博物馆,他的戏团也成了当地发展文旅新经济的重要力量。

为了继续传承思州傩技傩戏,2016年初,肖光华将“掌坛师”的位置传了给25岁的儿子肖江河,培养第十五代传承人。

在肖光华及其戏团的带动下,目前岑巩全县境内已有傩坛上百个,傩文化民间艺人500余人,傩戏节目100多种。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光华 傩戏 表演 戏团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