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聚焦

以科学攻克时艰 用生命护佑生命

2020年10月15日 15:30  |  作者:王天奡 通讯员:童萱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作为曾经的疫情防控主战场,武汉已在双节期间重现往昔的朝气与活力,并成为了全国人气最旺的城市。这跟景区免门票政策有很大关系———为感谢全国人民的抗疫支援,8月8日起至今年年底,湖北推出了全省A级景区免门票等政策。

英雄的城市感谢人民,国家致敬英雄。9月23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发布了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等10个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在决胜之地武汉,有一个中流砥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尖刀连”。

特战尖刀连:

多专科合作攻克难题

新冠肺炎危重症有多险?

——可能一个咳嗽,肺就“破”了。

危重症患者救治有多难?

——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多合并有心脑血管、内分泌等方面的基础性疾病,随时引发炎症风暴。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发现的病毒,其致病的机理并不清楚,所以更多的时候都还是对症的治疗。同济医院通过疑难病例分析发现,导致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不只是肺部损害,更多的是多脏器损害。

多数援鄂医疗队主要是由感染科、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和护士组成,其他学科人员相对较少。针对各援鄂医疗队在救治过程中普遍遇到的临床问题,医院将多学科合作的精华版,搬到两个重症患者救治院区。由气管插管、护肾、护心、护肝、护脑及精神心理、中医药、临床营养、康复、气切、咽拭子采样、压疮专护攻关、重症救治MDT和援助金银潭共13支小分队组成“尖刀连”重症救治团队,24小时待命,面向各病区提供临床技术支持,补足专业“短板”,形成了关口前移、多学科合作、精细化管理的科学救治模式,降低了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

“作为国家队,大疫当前必须主动担当。”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王伟说,“找准方向、蹚出路子,打出抗击病魔的组合拳,是必须完成的使命。”

插管敢死队:

“我们不上,谁上?”

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肺部严重病变的情况,呼吸困难,需要通气治疗。在无创呼吸机不能满足患者病情需要的时候,则需要进行气管插管。这也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气管插管工作其实是一项极高危的工作,因为当麻醉医生在患者口鼻附近进行近距离插管操作时,呼吸道会喷射出大量的病毒气溶胶,其风险可想而知。

单兵作战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团结起来力量更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支特殊的队伍紧急成立,医院同事称他们为“插管敢死队”。

“如果说现在的医生是刀尖上的舞者,那么麻醉科医生,就是在刀尖上和病毒跳‘贴面舞’。”插管队队长、同济医院麻醉科医疗副主任万里说,“我们不上,谁来上?”

麻醉医生接到通知,要求马上为危重症患者实施气管插管。这也就意味着患者病情已非常严重,他们必须争分夺秒从死神手里抢人。

2月11号,患者程春生入院6天后,病情持续加重,2月17日转入ICU病房。插管小分队给他紧急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

紧急的气管插管风险极高,特别是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病情重、体质差,无法耐受长时间缺氧和血压、心率的剧烈波动。统一标配的视频喉镜,就是插管“敢死队”战斗不减员的必备武器,同时把握插管指征、规范严格的插管流程实现了“零失误”。

“武汉市有很多医务人员被感染,你不知道你会不会是下一个,医生也会生病,也会被感染,但我们要让大家放心上前线,所以我们对自身的防护要求很高。”万里说,自从疫情爆发以来,麻醉小分队没有一个被感染。

防“暴”精英:

用一切可以用的治疗方法搏一把

新冠病毒不仅攻击肺部,还会诱发炎症风暴,从而攻击心肌细胞,甚至引起“暴发性心肌炎”、心脏猝死。同济护心小分队化身防“暴”精英,针对患者有可能出现的急性心衰、心梗、暴发性心肌炎等危急情况积极给予提前干预。

2月5日,同济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树生接管了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ICU病区。病区中42岁的刘先生,已持续发烧9天、干咳、胸闷、呼吸困难,同时还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生命已危在旦夕。对此状况,李树生说:“借助ECMO可以让刘先生自己的肺休息一下,给医生更多的治疗时间。我们要用一切可以用的治疗方法,承担风险也必须搏一把,上ECMO!”接下来就是医生和护士漫长的坚守。3月10日,刘先生顺利脱下ECMO,接着又脱掉了呼吸机。他是湖北省当时成功脱离ECMO的患者中病情最重的一位。

刘先生成功的救治,让同济医院重症救治团队提出了关口前移的救治理念。人是一个整体,在对抗新冠病毒时,患者心脏和肺部是需要同时战斗的,只有保护好心脏,患者才有可能全身心地去对抗肺部感染。在临床中发现,专家们发现20%危重症患者存在心脏损伤。

“ECMO不是用来续命的,而是用来救命的。在最优呼吸机参数通气情况下,如果患者还有难以纠正的严重低氧血症,应该尽早启动ECMO,而不是等到无计可施时用ECMO来延续生命,那时候其实已经失去了实际治疗意义。”“护心队”队员周宁说。

对于新冠肺炎的感受,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宁比很多人更深刻。因为,他也曾是患者。

除夕前三天,周宁在工作期间不幸感染,居家隔离痊愈后撰写的“自愈”日记,单篇阅读量达1520万,被新华网等221家媒体转载,大大提升了群众对新冠病毒的认识,缓解了公众恐慌。隔离期满,周宁第一时间奔赴一线,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组建了“护心小分队”。

“肾”斗士:

担心患者病情重,自己却无用武之地

新冠肺炎患者由于病毒感染导致机体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炎症风暴”令人闻之色变。它是新冠肺炎患者由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变的一个重要节点。炎症因子除损伤心脏、肝脏、肺部以外,也会损伤肾脏,严重者可以引起急性多器官脏器衰竭甚至死亡。

通俗来讲,炎症因子相当于防御埋的“地雷”,能炸掉侵入身体的病毒,同时它也会对身体有损伤,一旦病情得到控制时,就需要将这“雷”清除掉。“护肾队”队长徐钢带领的同济医院“护肾队”打响了“阻击战”。

“前来支援的各支医疗队中,心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医生居多,肾内科医生则相对较少,很多医疗队不了解血液净化的效果,对此持保留态度。”护肾队何凡医生说,“刚开始时,我们很着急。光谷院区住院患者中,肾脏损害发生率为15%左右,患者病情急,自己却无用武之地。”

经过临床实践,小分队发现血液净化治疗在阻断“炎症风暴”中的作用,通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浆吸附等血液净化治疗手段提前干预,可以有效清除这些炎症因子,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于是,护肾小分队所有队员分工合作,利用了3天左右的时间,将全院的820多位患者病例参数全部仔细梳理、对比了一遍,针对个别的患者给予建议。

通过血液净化治疗,50岁重症患者程春生的炎症因子没有再增加,治疗效果不错。护肾小分队将这一成功病例在疑难重症讨论会上汇报,再接再厉又完成了第二例、第三例。高峰期,光谷院区17台血液透析机满负荷运转,4位肾内科医生、20多位护士最多的一天为34名患者做了治疗。

在光谷院区,患者每天要接受8到10个小时的血液净化治疗。疫情防控期间,同济护肾队累计治疗371人次,累计治疗时间3900小时。小分队采取“一对一”护理方案,一个护士负责一个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全程监测各项指标,尽量避免出现重大的并发症。为随时应战,小分队成员都住在医院里,高负荷运转。

重症救治团队:

ICU患者都是“守”出来的

最难的不是技术层面,而是心理压力。ECMO一分钟两三千转速,一旦操作不严密,不仅连累其他设备的运转,还会毁掉整个系统,甚至让患者的血喷溅整个病房。因此,需要24小时不间断守护,根据监测数值随时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应对各种不可预料的突发状况,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关乎着病人的生命安全。

同济医院的护心护理团队一共7人,4小时轮班守一个ECMO病人,工作量非常大,每小时测定凝血时间、机器流量和转数的观察,氧气瓶够不够及卧床病人的下肢的康复锻炼。机器一报警,大家都会很紧张。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护士长熊杰,从1月27日该院区开始接收患者,到6月5日病区关闭,一直坚守在一线。熊杰已经从业30来年,但这次,ICU的患者和以往不一样。她所在的病区,收治的患者都是“重中之重”。她说,像程春生这样的危重症患者,上ECMO的同时,还进行着血液透析。其病情一丝一毫的进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护士们一分一秒守出来的。患者做一次连续血液净化的时间是8至10小时,需要两位护士轮班一直守在旁边,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每小时需要检测的数据达数十种之多。

“你活过来了!活过来了!”2月27日上午,听着医护人员欣喜的叫喊,程春生的双眼噙满了泪水。那一瞬间,他润湿的双眼和周宁医生“活过来了”的欢呼,后来被广为传播。这是病房里惊心动魄的一刻,医护人员成功为他脱下ECMO。一天后,程春生又顺利脱离有创呼吸机,恢复自主呼吸。一拔完管,极度虚弱的他就奋力写下两个字:谢谢。

除此之外,大家还要面对的是病人的心理问题。熊杰碰到过一位重症患者清醒后的第一时间,不吃不喝,不愿意输液。熊杰上班的路上有一个花坛,其中有一朵小野花,从它开始发青发绿,然后到含苞待放。她每一天都会拍一张图片发给这个病人,直到花完全怒放的时候,她就把花带到了病人的床边。病人当时就哭了,表示一定会配合治疗。面对越来越多出院的患者,熊杰说,“我每一步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新冠病毒造成患者多器官而不仅仅是单靶点的损害,在同济医院战时医务处的集中管理下,每一支小分队都在不同的领域作出贡献。

“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吴菁说,面对百年不遇、突如其来的疫情,病人激增、病床不足、防护物资紧张、人力资源短缺,困难没有吓倒我们,全体干部职工的使命感激发了出来,以共产党员为主体,一个个小分队组成的“尖刀连”,分工合作,攻下重症救治一个又一个难关,挽回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如今,同济医院已全力奏响复工复产“协奏曲”。经历过战“疫”的洗礼,见证过生命的奇迹,“同舟共济”的家国情怀已镌刻在每位同济人心上。


编辑:何方

关键词:患者 治疗 同济 生命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