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三农人物

刘宇:“蘑菇专家”助力脱贫有办法

2020年10月16日 15:01  |  来源:中国农网
分享到: 

北京市房山区蒲洼乡东村紧靠着海拔1200米的高山梯田,生态优越,风光宜人。吸引游客的不仅是东村的美景,更赫赫有名的是农家院有机“蘑菇宴”,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品牌名片。刘宇是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北京食用菌协会会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主任。从2006年起,刘宇开始指导当地发展起了林下食用菌产业,东村从科学种植蘑菇、到研发蘑菇宴、再到乡村生态游,逐步走上致富路。

2005年,东村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再挖煤,可到底发展什么产业?村党支部书记孙广亮四处奔走想办法,“我们养过狐狸,养过蜗牛,但都没有成功。直到认识了刘老师,种蘑菇这个事儿才试验成功。”孙广亮介绍说,现在东村食用菌基地有300余亩,一共有109个棚,2005年关闭煤矿的时候,村民人均年收入是3000余元,到2019年底,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9600元。”

如今,东村的的食用菌基地在刘宇的规划指导下,依据春夏秋冬四季温度的不同,种植包括榆黄菇、灰树花、玉木耳、灵芝、桑黄等十余种适合观光采摘的珍稀食药用菌。2006年至今,刘宇一直坚持对村里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电话、微信、现场指导,哪种方式方便管用就用哪种,食用菌投入较高,我得竭尽全力确保村民不赔钱、能赚钱。”刘宇说。在刘宇研究员的技术指导下,食用菌种植户收入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扩大林下菌菇大棚的规模,还吸引了周边的村民到食用菌基地打工赚钱。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东村高品质的蘑菇推销到农产品批发市场,利润薄,增收效果并不明显。村民们尝试开餐厅、办农家乐,但是又做不出可口的蘑菇菜。孙广亮和村民们又请来了刘宇,希望他再给出主意。刘宇了解到这一情况村里的急迫需求后,依托北京食用菌协会,聘请优秀烹饪厨师开发出了14道色香味形俱佳的蘑菇宴,并且将烹饪方法传授给村民们,又选拔几家餐厅、农家乐作为样板,带动其他餐厅、农家乐一起发展蘑菇宴。慢慢地,东村蘑菇宴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美食品牌。

东村村民还开动脑筋开发出了林下蘑菇采摘,将传统的农家院改建成20栋独立的观景小木屋供游客留宿。外出打工的东村村民们纷纷回到村里,各家各户的农家院红红火火地开张了。由此,小蘑菇在东村落地生根了,依托蘑菇产业,东村先后荣获“北京最美乡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称号。村民对这位“蘑菇专家”由衷的感激,但14年来,刘宇从来都是当天来当天走,从不在村里留住,不给村民添麻烦。

“蘑菇专家”能帮助农户脱贫,这一消息在京津冀附近村庄中传开,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郝家营乡、承德市丰宁县等基地的负责人也找到了刘宇,想请刘宇帮助贫困户脱贫。刘宇说:“每个地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气候特征不一样,要因地制宜、一地一案地为河北贫困户制定适宜的食用菌种植策略。”

以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的一家公司作为重点扶贫基地,刘宇带领团队科研人员深入一线开展食用菌菌种繁育、标准化栽培技术及菌棒集约化生产等技术培训指导、现场观摩会,并且安排基地技术骨干赴北京刘宇的实验室进行实操培训。2019年试验示范的香菇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比常规品种亩均增收4000余元;2017-2019年带动国家级贫困县丰宁县贫困农户420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2019年度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的食用菌科技开发公司合作,试验示范的平菇优良品种和袋式打孔栽培技术,平菇单袋产量比常规品种提高22%,亩均增收6500元。试验示范的香菇优良品种及立体栽培技术,比常规品种亩均增收7000余元。依托试验示范公司,刘宇带动国家级贫困县张北县贫困户417户,户均增收3500元。

近五年,刘宇研究员带领食用菌科研团队先后深入内蒙古、河北、山西、贵州、西藏、甘肃、新疆、河南等8个省、16个贫困县开展技术培训及咨询服务,已累计培养食用菌技术人员3900人次,培养技术骨干30余人。他依托北京食用菌协会的专家资源最大限度地弥补贫困县、乡缺少农业技术人员的不足。

2017-2019年,在北京市科协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支持和指导下,刘宇以中国食用协会和北京食用菌协会为依托,积极协调京津冀三地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牵头成功组织召开了每年一届的“京津冀食用菌产业联盟学术技术交流会”,希望推动京津冀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助推河北精准扶贫工作。用“蘑菇”攻克“贫困”,“蘑菇专家”在助力脱贫的路上不断探索着。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刘宇 食用菌 蘑菇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