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要闻

锻造农村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特聘村主任”解锁乡村振兴路

2020年10月19日 11:1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泸州10月19日电(通讯员 蓝松 夏丽 记者 韩冬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1月,泸州开展选聘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试点工作,泸州民建会员企业家们积极响应,数名企业家当起了“特聘村主任”。如此一来,这群城市里善经营的企业家,便成了乡下“农创客”;懂技术的管理者,成了坝坝头的“田秀才”,他们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创业创新,焕发出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

乡坝坝里换新颜

亮了村道也亮了幸福生活

深秋的傍晚,走进泸州市古蔺县护家乡天堂村,这里没有苦雨寒风的萧瑟,一盏盏路灯将乡村夜空照得透彻明亮,村童的笑闹声和大叔大妈们的广场舞音乐,顿时让整座山村变得生机勃勃。

“以前的天堂村,家家必备手电筒。天一抹黑,老人孩子就窝在屋里头,出门害怕不安全。”今年9月18日,天堂村道路旁安装上整齐的路灯,在村里住了大半辈子的村民龙仕荣激动地说:“这斗碗大的路灯一盏盏地安起来,把我们的幸福生活都给点亮咯。”

往日荒僻小乡村,今朝“亮丽”新气象,天堂村缘何发生如此改变?龙仕荣说,都是村里“特聘村主任”的“牵线搭桥”。

2020年,为解决乡村振兴人才不足、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不畅、集体经济发展遭遇瓶颈等困难问题,泸州市委组织部积极探索“特聘村主任”模式,选聘优秀的企业家、社会贤达为“特聘村主任”。马芝良来自民建泸州市江阳区基层委员会,是一名民营企业家。今年5月初,马芝良翻山越岭来到天堂村,为的是能在新时代放开手脚,为新农村建设和振兴做出应有贡献。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具有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的马芝良开始思考,一定要想办法把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

助力天堂村发展集体经济,马芝良很有信心。天堂村地处城乡集合部,有着一定的地理优势,但一直没有村集体经济产业。马芝良通过多次调研与村两委商量,逐渐厘清发展思路:现在正在推广垃圾分类,环保产业有着较好的前景。可以联合村集体创办一个物资回收公司,利用现代科技,对回收的废旧金属进行再利用。

另外,村里头的一口古井,也被马芝良“盯”上了。

“我已经准备请环保检测公司对井水水质进行检测,如果水质符合饮用标准并对人体有益的话,再成立一个饮用水开发公司。”马芝良说。据估计,两个公司创办成功后,可为村里解决用工100余人。促进村民增收的同时,村集体经济也有了固定的收入可以用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提供福利保障。

因地制宜“微改造”

富了集体也富了村民

“农业农村大有可为。”民建纳溪区基层委员会会员、民营企业家赵建平对支持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显得信心十足。

当上纳溪区丰乐镇皂角村“特聘村主任”后,赵建平一直思考如何帮助皂角村走上振兴之路。他曾向组织多次建议,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重要的还是产业兴旺。通过发展产业来提升广大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让人民群众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我要用自己的眼界和努力,以及创业的资源和能量区帮助家乡的群众,让乡亲们生活得更好。”赵建平说,乡村振兴建设,归根结底就是理顺、解决好“人、地、钱”的相互关系。

皂角村属于丘陵地带,以前没有村办企业。赵建平和村委会座谈,大家很快明确了发展思路,以“村集体组织+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先通过向上争取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打造200亩高标准农田,再联合村集体组织成立生态农业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红米水稻种植,并进行稻田养鱼。下一步,引导村民兴办以“餐饮+休闲娱乐”结合的农家乐,设置垂钓、稻田捕鱼等趣味项目,吸引周边城镇人群来这里休闲消费,购买生态鱼、蛋、肉、果、蔬等,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带动乡村振兴。

农业兴旺,既富了村集体,也富了农民群众。目前,村民每亩农田每年收益500元左右。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红米水稻,养殖稻花鱼,每年每亩稻田的收益可提高到3000元以上。农户除了可以收取土地租金,也可在公司入股,或是进入公司打工挣钱。

“再加上兴办农家乐后的餐、娱、购等的收益,农户收入可实现大幅增加。”有着丰富项目投资、企业管理经验的赵建平掰着手指头算起了村民收入帐,显得信心十足。

自担任皂角村“特聘村主任”以来,赵建平积极参与村基层治理、推介招引项目、搭建致富平台和直接投资。2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已经争取落地,300余万元项目资金基本到位,农田改造基本完成。此外,赵建平个人出资为皂角村村两委办公室购买空调等,为丰乐镇沙坪村捐赠改厨改厕资金1万元,今年教师节还为丰乐中学捐赠了2万元购买教学设施设备。赵建平说,我们企业家要有大局意识、家乡情怀、责任担当,奋力为乡村治理和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渠道+技术双向扶持

村民走出去钱包鼓起来

有着泸州建工集团董事、泸州市建筑业协会秘书长、泸州城乡建设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等多个头衔的民建会员张勇,一直关心关注着扶贫事业以及新农村建设和振兴发展。今年初,张勇自告奋勇当上了泸县云锦镇冯石村的“特聘村主任”、

冯石村是张勇的家乡。张勇心里暗暗下决心,成为冯石村的“特聘村主任”,一定要发挥自己在建筑方面的专长,做乡亲们的致富带头人和产业发展领路人。

冯石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去年在各方努力下实现了整村脱贫。但张勇深知,如果只是单纯的农业生产,没有后续的产业支撑,仅靠上级党委政府和外界的扶助,老百姓仍然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

“我们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才能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张勇想到,建筑业是泸州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具有容量大、门槛低、收入高的特点。自己在建筑业方面有着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如果在冯石村大力发展建筑劳务产业,可在较短时间内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从向乡村“输血”转变为帮助乡村“造血”。扶贫和扶志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巩固扶贫成果,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和村两委交换意见后,长期从事建筑劳务培训的张勇当即决定把自己的培训课堂搬到农民家门口,零距离、免费为村民培训建筑劳务专业知识,让大家习得一技之长,帮助其从“体能型”向“技术型”工人转变,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然后,联合村集体组织组建建筑劳务公司,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引导、扶持培训合格、且有创业热情的学员参与建筑劳务公司的组建和管理。通过劳务输出,带动更多就业,让村民实现持续增收,村集体收入稳定增长。

发于声而践于行。今年,张勇通过在云锦镇创办建筑劳务公司,已向泸州、重庆等地输出职业建筑工人300余人,其中,冯石村村民近100人。举办2个建筑劳务培训班,培训具备建筑专业技术的农民工近100人,其中,冯石村村民30余人。

作为冯石村的“特聘村主任”,张勇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张勇义务到村口值守,并为冯石村捐赠一万元的防疫资金、100只口罩和50公斤消毒液,长期帮扶村里两名贫困学子,每人每年资助5000元直至其完成学业。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乡村 振兴 特聘村主任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