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三带”添活力 “三帮”解难题

——湖南省湘潭市产业扶贫经验

2020年10月22日 17:26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仲秋时节,在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分水乡分水村一座偏僻的山坳里,2019年度“湖南省残疾人阳光致富示范户(带头人)”肖加强仍穿着短袖衬衫打扫羊圈、猪圈,额头上冒着汗珠。“多亏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加上师傅的鼓励和帮助,才有我今天的脱贫产业,必须努力做好做强。”他说。

肖加强所说的“师傅”,就是本村迅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左新军。多年来,左新军积极投身产业扶贫行动,以免费送鸡苗、包销产品等方式,帮扶附近村组许多困难家庭,让他们通过发展种养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近年来,湘潭市农业农村局不断探索稳定脱贫的好做法,推出了“三带三帮”(园区带片、企业带村、合作社带户,帮技术服务、帮产销推介、帮融资对接)产业扶贫模式,成为推动产业扶贫的一个“法宝”。

绿丰公司位于雨湖区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该企业积极承担省、市、区级产业扶贫任务,结对帮扶贫困人口已达2000多人。

“我每天负责公司6座蘑菇棚的管理、采摘,一年下来能挣5万多元工资。”姜畲镇泉塘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林利芝说,针对她家的情况,绿丰公司还免费提供菌种、场地和技术指导,并包回购产品,帮助她靠种植蘑菇增收。

最近3年,在雨湖区政府的协调下,绿丰公司与永顺县供销社合作,销售当地贫困户出产的莓茶、椪柑、猕猴桃等农产品,总价值160多万元。

“扶贫须长远,长远看产业,产业重主体,主体靠机制。”湘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良丰表示。2018年至今,全市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136个,形成了以沙子岭猪为重点的特色畜禽水产养殖产业链扶贫,以湘莲、蔬菜、茶叶为重点的特色经济作物产业链扶贫,以槟榔、楠竹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扶贫,以花卉苗木、休闲体验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扶贫。全市已有33114户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联姻”、帮扶占比达87.2%,并实现对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愿望的贫困户的产业帮扶与利益联结全覆盖。

太阳驱散了阴雨寒潮。日前,湘潭县石鼓镇七家坪村村民赵淼林赶紧将60多个蜂箱查看一遍,以确定最近是否摇一次蜜,同时观察蜂群是否受寒潮影响。

“养蜂是目前最适合我的产业增收门路!”赵淼林说,2016年他被确诊为淋巴癌,病魔阻断了挣钱养家的出路。正当他悲观的时候,精准扶贫“及时雨”送上家门。

2018年,由湘潭县彭老倌养蜂专业合作社实施的蜜蜂养殖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把赵淼林纳入了帮扶对象,合作社包技术服务,承诺按保底价回收蜂蜜。短短半年时间,赵淼林家4箱蜜蜂繁衍成9箱,当年产蜜70公斤,每公斤售价120元。

该合作社推出的“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管理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深受贫困家庭欢迎。这种“三带三帮”产业扶贫模式被称为“空中农业”模式。

此外,湘潭市农业农村局根据各县(市、区)推荐的产业扶贫典型模式,按照产业链条完整、联结机制紧密、扶贫成效显著、典型代表突出、产业竞争力较强等标准,进行严格筛选,确定了立华牧业“扶贫农场”模式、花石镇“天马扶贫园区”模式、邓述东“一亩田脱贫”模式、湘潭县湘莲全产业链帮扶模式、湘乡市泉塘镇“三个一亩”龙头企业带动模式、韶山市四清“五统一分”产业扶贫模式、银田村村级产业扶贫基地模式、绿丰“食用菌全产业链”产业扶贫模式、利佳蔬菜“一代两免三优先”产业扶贫模式等,形成“湘潭市产业扶贫十大典型模式”,作为经验和成果进行推广。

湘乡市百嘉香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及其扶贫产业基地是一个典型。近年来,“百嘉香”积极投身扶贫开发事业。自2016年起,“百嘉香”结对帮扶省定贫困村潭市镇长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195人,帮扶范围涵盖教育、医疗、保险、油茶种植及加工技术改良等;支持引导该村成立胜明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费用10万元,改良和新增种植油茶面积近万亩。每年助销茶油2500公斤左右,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近千元,还和省定贫困村金石镇文星村“联姻”,帮扶贫困户57户203人。截至目前,“百嘉香”在长城村打造的近2万亩油茶种植基地、文星村近300亩芥菜种植基地以及其他村组的700多亩蔬菜基地,都产销两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扶贫 产业 模式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