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线传真 一线传真

农产品出深山 撑起扶贫产业

2020年10月28日 14:47 | 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到: 

湖南日报记者 周月桂

金秋,橙黄橘绿,红柿满枝,稻谷满仓,湖湘大地一派丰收盛景。在电商直播间里,市长、县长们化身“段子手”,宣传湖湘土特产品;大小商场、步行街等,办起了各类消费扶贫产品展销……

畅通物流,打造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消费扶贫持续加力。安化黑茶、湘西腊肉、炎陵黄桃、石门蜜橘、江永香柚、江华雪梨……一批批“湘”字号特色农产品通过消费扶贫走出深山,撑起一个个扶贫产业,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实现了稳定脱贫。

即将在长沙举行的第22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将持续推进消费扶贫,“助力脱贫奔小康”。

线上线下联动,形成强大合力,让更多人通过消费参与扶贫

九十月间,雪峰山东麓洞口县,雪峰蜜橘在温暖的秋阳里慢慢着色变红,越来越丰盈多汁。

在洞口县城,“橘子红了”洞口消费扶贫专馆在9月中旬开馆了。该县76家扶贫企业的473个扶贫产品入馆进行集中展示销售。县城的步步高超市也设立了“橘子红了”消费扶贫专区,以蜜橘为主的扶贫产品摆满了120平方米的展区,吸引了市民竞相选购。

在今年9月底举行的“精准脱贫在三湘”媒体湖南行活动中,电商平台拼多多开启了扶贫助农直播间,大山土货通过电商渠道直达城市消费者餐桌——

安化县柘溪镇双桥村,村口两座古桥被印上包装盒,包裹着村民们精心种植的茶叶,制成一款叫“双桥”的产品。县长肖义在安化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直播间里,呼吁网友下单购买这款扶贫黑茶;

新化县水车镇田家村,帮扶工作队引导集体种植的龙牙百合今年丰收了。丰收节当天,队长谢胜文带着沾满泥土的正宗“土货”走进拼多多直播间,开始教网友怎么吃百合;

永顺县高坪乡,30岁的土家阿妹黄英,今年换了“新工作”:常年在浙江、海南工作的她回到家乡,架起手机,对着老家成片的猕猴桃果园,直播卖起了家乡特产……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过程中,无论多偏远的贫困地区,人们都可以通过消费参与扶贫中来。近年来,湖南省各地因地制宜,线上线下联动,进一步打通供需两端,搅热消费扶贫市场,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的动力。仅今年以来,全省上下通过拓宽各种渠道帮助销售扶贫产品达167.21亿元。

线上,搭建产销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湖南频道,湖南省在全国率先上线省消费扶贫公共服务平台,为扶贫产品提供集中线上销售服务。截至目前,全省认定扶贫产品13217个,供应商4072个,总价值约936.61亿元。

上线“芒果扶贫云超市”,创新推出“一键开店、一键直播、一键到家”的农产品直播电商模式,目前已间接带动特色农产品关联销售超21亿元。

通过整合淘宝、京东、快手、天猫、拼多多及全国大的新零售平台流量资源,为省内各扶贫企业、扶贫产品提供展销机会。

线下,动员社会各界,形成强大合力。

今年,湖南省创新成立湖南省消费扶贫联盟,132家联盟成员单位深入贫困地区对接采购扶贫产品,已开展产销对接活动10余次。

依托中部(国际)农博园,在省会长沙创建湖南省消费扶贫示范中心,组织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到示范中心采购扶贫产品,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

在全省交通枢纽、公共场所、社区等地,开设消费扶贫专区专柜,目前全省已经布放消费扶贫专柜2391台、建成消费扶贫专馆235个、开设消费扶贫专区521个。

畅通物流通道,打造网销品牌,让农产品获得稳定的销售渠道

每年大暑节气开始,位于洪江市黔城镇的桃源村,便被黄桃的甜蜜气息包围了。

村庄每天都会迎来大量物流车辆和采购商,种桃大户詹训瑶的桃子,依靠顺丰速运的冷链物流,上午下树,下午发货,次日一早,便可到达省内客户手中,保证了桃子的风味和品质。

桃源村有“黔阳黄桃之村”美誉,黔阳黄桃以香、甜、脆、大等特色远近闻名,是洪江市最具特色的果品之一。村民们最早是肩挑手提乘坐渡船去卖桃,收益少得可怜。直到2014年,通村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又被拓宽了1米。黄桃出村之路拓宽了,种黄桃的人迅速多了起来。

近几年,村里又修了一条新“路”——电商之路,引进了顺丰、邮政、中通、韵达等快递公司。村民们接受了多场电商扶贫培训,重新“进修”了黄桃种植技术。

如今,桃源村共有黄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黄桃种植大户10余户,全村种植面积2500余亩,年收入超700万元,并解决3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问题,曾经的贫困村彻底脱贫出列。

助力“湘”字号农产品走出乡村,湖南省打通流通梗阻、提升流通效率,让贫困地区的产品真正流动起来,为消费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市场基础。邵阳市加快新建和改建全市180处农贸市场,高标准推进农商互联供应链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完善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

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加快,也进一步在贫困地区和消费市场之间架设桥梁。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深入推进,农村电商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为农产品销售拓宽了渠道,有效带动了当地产业升级、物流发展、人员就业等,助力贫困农户增收脱贫。

湖南电商扶贫小店,通过一站式线上开店方式,帮助贫困乡村解决农产品上线销售问题。目前,全省已有7万余人在线上开通了湖南电商扶贫小店,总交易额突破2.3亿元。

提高贫困人口使用网络的能力,才能更好促进消费扶贫。省商务厅2019年起设立电商扶贫“农家学院”,组织开展电商专业技能培训近500人。

湖南省加大对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的推广销售力度,打造了炎陵黄桃、湖南冰糖橙、湘西猕猴桃、张家界莓茶、崀山脐橙、新化白溪豆腐等网销“一县一品”品牌,一大批优质农特产品通过电商被全国消费者所认识和选择。

开展绿色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让消费获得“可保证的品质”

10月,凤凰县新场镇大坡村,高山野生刺葡萄成熟到最好,村民杨胜跑、金训华夫妇在自家葡萄棚里收获甜蜜的果实。

大坡村原本祖祖辈辈在田里种的都是保口粮的水稻,村民们虽然很少饿肚子,但腰包里常常紧缺票子。2013年起,在村党支部书记杨清华的示范带领下,村民们开始在田里种上了高山野生刺葡萄。短短两三年内,葡萄园发展到1028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30公里外的凤凰县城,常年游人如织,高品质水果消费需求旺盛。村民们把高山野生刺葡萄送过去,有的直接批发给水果超市,有的在县政府特批的一块专用免费市场上向游客零售。一亩葡萄园,能卖出上万元,脱贫摘帽也就轻松了。

为了持续提高葡萄品质,大坡村不断总结经验:不施化肥、适当疏果、尽量套袋……从去年开始,杨清华又想方设法给全村的葡萄园装上塑料大棚,目前已完成300多亩。“刺葡萄喜旱,有了大棚,既能防涝,又能防病虫害,葡萄品质将更上一层楼。”杨清华说。

把田里、栏里原本仅供自用的农产品,主动变成市场上适销对路的商品,是贫困户脱贫摘帽的有效途径。促进消费扶贫,贫困群众需要产品有“可销售的渠道”,广大消费者也需要消费有“可保证的品质”,这就需要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供给侧改革。摒弃粗放式增长模式,走精细化发展之路。

近年来“湘字号”农产品品质不断升级。

据省农业农村厅统计,目前,全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及地理标志产品等“三品一标”认证个数达到4160个,比2016年增长41%;5000余个名特优品牌农产品实现赋码标识,质量全程可追溯,“湘字号”农产品品质更安全。在石门、泸溪、洞口等柑橘主产县,每年落实柑橘“品改”20万亩。

省政府出台“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构建衡邵罗霄山脉茶油、湘南脐橙、湘西柑橘、长株潭百里花卉苗木等产业带,打造湘西北茶油、供粤港澳蔬菜、洞庭水产等特色产业片。示范基地对照绿色食品标准,确保产地环境、技术规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产品加工、包装储运等环环达标。

随着“湘字号”农产品品质的提升,消费扶贫有了更坚实的基础。洪江市黄金贡柚生产基地,施有机肥、农家肥,用套袋防虫害,种出生态水果,基地采购价每公斤高达18元,年年都很早订购一空;攸县豆腐、永丰辣酱、华容芥菜、桃江竹笋、张家界大鲵、东安鸡等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红火,在中部农博会、中国农交会上广受青睐,收获大额订单。

(参与采写:刘勇)

关键词:农产品出深山 撑起扶贫产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