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首页>教育>教育·资讯

怎样才能留住你,学农的大学生?

——中国本科院校涉农人才就业质量分析

2020年10月29日 11:05  |  来源:麦可思研究院
分享到: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高质量涉农人才的支撑。2019年底,随着新农科建设“三部曲”——“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和“北京指南”的唱响,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留得住的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愈发受到社会关注。

当下,有多少学农大学生愿意投入到涉农事业中去?学农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到底如何?

麦可思数据显示,2019届农学本科毕业生中,55%的人毕业半年后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34%)是农学毕业生不务农的最重要原因,另有1/5的人因为“专业工作岗位招聘少”不务农;学农务农毕业生在就业满意度、就业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学农不务农群体。具体分析如下:

农学毕业生中,50%为农家子弟

10个贫困地区农家子弟中有1个学农

基于工作环境、收入、职业发展等因素的考量,当下年轻人学农务农的积极性并不高。哪些大学生选择了学农呢?

麦可思数据显示,2019届农学本科毕业生中,农村生源占比50%。并且贫困地区农村生源 学农比例相对较高,2017~2019届贫困地区农村生源里有11%的人学农,该比例仅低于理学门类本科生(12%)。

1

超四成毕业生学农不务农

未务农群体中1/5因专业工作岗位招聘少

当下大学毕业生务农情况如何?一些大学毕业生学农不务农的原因有哪些呢?

麦可思通过对2019届农学本科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情况分析发现,45%的人毕业半年后未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该比例明显高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29%)。

对于2019届农学本科毕业生学农不务农的原因,数据显示,“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34%)是最主要因素。同时需注意的是,从事与专业无关工作的2019届农学本科毕业生,因“专业工作岗位招聘少”(20%)和“专业工作的环境不好”(10%)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

推动涉农人才顺利就业,既需高等院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专业技能,加强对学生的爱农教育,也需要各级政府和涉农领域的用人单位共同思考和努力,采取一定举措留住农业人才。同时,本科院校涉农人才培养中,还要更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让涉农人才学有所用。

2

学有所用的涉农毕业生就业幸福感和职业稳定性更高

大学生学农务农群体与学农不务农群体,他们的就业质量会有怎样的差异?

数据分析显示,2019届农学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4972元;就业满意度为65%;在民营企业/个体就业的比例最高(67%),其次是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16%);在“300人及以下”企业就业的比例(61%)最高,其次是“301~3000人”的企业(21%)。

进一步对比分析2019届农学本科生毕业半年后从事与专业相关/无关工作这两个群体的就业质量差异发现,虽然学农务农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4992元)和学农不务农毕业生(4949元)差异不大,但其就业幸福感(67%)和职业稳定性(15%)分别高出学农不务农毕业生6个百分点、9个百分点。

园林建筑师、农业技术人员、动物饲养员、文员、食品检验人员、兽医是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2019届农学本科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六大职业。

学农本科生,读研比例连续三届超两成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农大学生毕业后并未直接参加工作,而是选择了继续深造。麦可思数据显示,农学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 连续三届均超20%,并且呈上升趋势。具体来看,2019届该比例为22.8%,较全国本科(15.2%)高出7.6个百分点。同时数据还显示,读研群体中有71%的人在坚持本专业的学习。

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涉农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部分学农大学生选择读研,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我国涉农人才质量提升的保障。

数据说明:

201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20年3月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2.6万。覆盖了382个本科专业;覆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覆盖了本科毕业生从事的587个职业、325个行业。

如需转载,请注明麦可思。

数据分析:麦可思研究院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毕业生 学农 务农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