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森林旅游新业态百花齐放

游客量年均增长15%

2020年10月29日 14:57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记者近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以来,我国森林旅游产业规模快速壮大,2016-2019年的4年间,森林旅游游客量已达到60亿人次,平均年游客量达到15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5%。森林体验、森林养生、森林疗养等新业态新产品呈现出百花齐放态势。

新业态新产品成亮点

森林旅游是林草部门对依托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展的各类旅游活动的总称。据国家林草局生态旅游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健民介绍,从1982年到现在的近40年中,我国的森林旅游事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9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18亿人次,占国内年旅游人数的近30%,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75万亿元,森林旅游成为我国林草业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极具增长潜力的绿色产业。

2020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前三季度有所下降,但今年国庆节假期,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已接近去年同期的50%。按照目前趋势,全国森林旅游有望继续保持复苏势头。

随着森林旅游的蓬勃发展,各地积极探索发展了许多新业态新产品——森林旅游逐步摆脱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森林旅游传统模式,森林体验、森林养生、森林疗养、自然教育、山地运动、冰雪旅游、森林马拉松等新业态新产品呈现出百花齐放态势。

以国家森林步道为例,2017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公布了3批12条国家森林步道名单,分别是秦岭、太行山、大兴安岭、武夷山、罗霄山、天目山、南岭、苗岭、横断山、小兴安岭、大别山、武陵山国家森林步道,步道总长度达到22000公里。

野外徒步社会调查表明,长距离野外徒步已成为很多城镇居民热衷的户外活动形式,森林步道已经成为公众深入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重要载体。

除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发展森林旅游也成为很多投资企业、金融机构的重要的业务发展方向。社会资源正向森林旅游领域加速集聚,一些社团组织成立了森林旅游分支机构,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森林旅游人才培训和基础研究开展了大量工作,全社会共同关注、合力推动森林旅游发展的良好势头正在形成。

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森林旅游不仅不断满足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还在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贫困地区大多具有发展森林旅游的资源禀赋。我国60%的贫困人口、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分布在山区林区沙区。这些地区森林覆盖率总体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自然生态资源禀赋较好。因此,它们脱贫的潜力在山,增收的希望在林。

近日,国家林草局对“十三五”时期森林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形式进行了调查总结,归纳出了森林旅游扶贫的“四条途径”。

“四条途径”是指森林旅游帮助贫困人口增收主要有四条途径:

一是通过就业实现增收,占受益贫困人口的18%;二是通过开展个体经营实现增收,占受益贫困人口的12%;三是通过发展种养殖实现增收,占受益贫困人口的65%;四是通过租赁、入股经营等实现增收,占受益贫困人口的3%。

按年户均增收额大小排序,依次为就业,年户均增收额6162元,个体经营4547元,租赁、入股经营4072元,种养殖2394元。

“由此分析,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是森林旅游扶贫最有力的途径,而带动种养殖发展是森林旅游扶贫辐射面最大的一条途径。”张健民解释说。

根据测算,2018年通过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上升到46.5万户、147.5万人,受益人数占贫困人口的9%,年户均增收达到5500元,森林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编辑:秦云

关键词:森林旅游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