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宏观

赵建华:

建设绿色屏障 带领农牧民发“绿”财

2020年10月30日 10:47  |  作者:吴志红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是我们不变的初心。”在日前召开的2020年“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论坛上,内蒙古国华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建华说。从一个国家干部“下海”成长为民营企业家,10多年来,赵建华在国土绿化建设上越走越远,带领农民发“绿”财越来越稳,交上了民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优秀答案。

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起航,国华公司以在北疆为祖国打造绿色屏障为己任,目前已是具备生态建设全产业链的自治区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公司累计发放农牧民参与绿化建设工程工资已达2.2亿元,全盟800多户农牧户通过国华公司的绿色产业扶持从中受益,达到了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双赢。

赵建华介绍说,公司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创新产业模式、培育特色脱贫产业、打造示范基地等方式积极助推乡村振兴带动脱贫致富。

自“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开展以来,国华公司更加广泛地吸纳当地贫困户参与到防沙治沙、造林绿化、补植补造、苗木抚育林业生态建设中,让广大贫困农户在生态建设工程实施中得到各级工程投资补助或工资性收入,最大程度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同时培养他们自身的创收能力。

公司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形成“基地为依托、产业覆盖、就业增收、整体带动、基础援建、公益扶贫”等主要帮扶模式,同时以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带动项目落地,实施“精准滴灌”,增强扶贫效果。

“十年树木”的故事就在多伦县水泉村的千亩林地上演。主角是农牧民也是国华公司。2010年,国华公司在水泉村投资2800万元建立了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以1030亩林地为基础,盘活土地资源,撬动广大林农增收致富,带动周边阳坡村、富泉村、光明村、团结村等当地269户农民科学种植,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结合林业经营管护和抚育,积极发展林下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如今,项目已被列为全区光彩事业国土绿化项目示范基地,近300个农户年均增收入达4万多元,46户贫困户彻底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2015年“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启动后,赵建华对一些贫困地区经济动态开展实地调研,研究更加精准的帮扶对策。

他认为,要发挥村两委的组织作用和集体经济的“造血”作用,把农牧民组织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与企业对接,提升脱贫效率。

2020年3月,公司在锡林郭勒盟盟委扶贫基地多伦县诺尔镇团结村建立了“团结花卉苗木培育基地”,基地占地面积1615.7亩,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基地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村集体合作社”发展村集体产业脱贫模式,以培育大田树苗、造型树和花卉苗木为主体,结合乡村旅游,带动农民科学种植。

在基地上,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仅每年可以从基地拿到分红,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全部摘掉贫困帽子。基地建设不仅撑起了团结村产业扶贫的半边天,而且增强了团结村集体经济的“造血”能力,每年村里通过收取土地租赁金可创收5.7万元。

项目稳步实施,基地带贫作用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户享受到了扶贫产业带来的收益。赵建华说,绿色是内蒙古最亮丽的底色,民营企业要发挥优势,对高质量发展与经济效益进行精细统筹,探索科技引领,不断在质量提升上持续发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林业建设品牌,助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是中国消除绝对贫困之战,在未来,还有乡村振兴之战。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农牧民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上,感受更好的劳动幸福感和安居乐业幸福感。”赵建华说。

编辑:秦云

关键词:绿色屏障 农牧民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