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建言立论 统战新语 双向发力 民主监督 提案工作 实践探索 委员自身建设

首页>理论>建言立论

关于解决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2020年11月02日 20:52  |  作者:邹宇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011022052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重点解决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的问题”。市县政协开门就是群众,出门就是基层,处于“一线中的一线”。解决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优势彰显,事关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人民政协制度成熟定型,对于浙江省来讲,更事关“八八战略”的忠实践行、“重要窗口”的奋力打造。中央和省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召开后,宁波市县两级政协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着力破解“两个薄弱”问题,为有效发挥市县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创造了条件、夯实了基础、增强了动力,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对标中央和省委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的部署要求,对照市县政协工作实际,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破解“两个薄弱”瓶颈制约问题上找准突破口,探索新路径,干出新样子。

一、 当前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宁波各地政协机关机构编制情况、班子配备情况、干部流动情况、履行职责情况、现实困难情况等进行细致排摸发现,当前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在制度层面上,制度供给刚性落地缺乏细则规程。调查显示,“党委和政府分别有一位领导联系政协工作”“政协主席列席党委常委会议制度”等7项综合性制度中只有2项完全执行到位。“重大问题要在党委决策之前先交政协协商”“合理确定政协机关编制”等27项专项制度中只有50%左右完全落实到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具体实施细则,操作性、规范化、程序化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是外部保障制度不健全。

在工作层面上,市县政协工作提质增效尚有空间。一方面,注重履职形式创新,但成果有效转化不足。各地普遍开展了“请你来协商”活动,但客观上仍存在一些重协商任务完成、轻协商结果转化,重协商形式创新、轻协商程序规范的问题。协商成效有时候停留在是否有党政主要领导批示上,对是否转化为决策思路、具体举措跟踪关注不够。另一方面,注重履职平台延伸,但规范管理、作用发挥不足。各地大力推进“委员会客厅”“委员工作室”建设,但如何在建好的基础上管好用好,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利用互联网线上线下联动履职也缺乏统一规范。

在机构队伍上,力量配备存在结构性短板。一是政协组织机构逐步规范,但仍不健全。宁波10个县(市、区)政协普遍形成了“一办六委”的架构,但仍存在对口联系不平衡的问题,各专委会下尚未设置办公室。政协工作向乡镇(街道)延伸缺乏顶层设计、政策安排和制度规范,已设立的政协联络委员会性质不够明确,联委会主任一般由党群副书记兼任,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有些处于无牌子、无专职、无经费、无场所、无制度状态。二是界别的设置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作相应调整,没有及时将新的社会阶层吸收进来,存在交叉重叠、界限模糊的问题。三是县级政协委员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高层次、高学历的专家型委员相对较少。四是政协机关干部配备上,缺编制、缺人员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但是干部结构老化的问题依然存在。截至2019年底, 35岁以下年轻干部基本不超过3个,占比普遍低于15%。市县党政机关和政协机关之间双向交流也不是很均衡,政协机关干部存在“进得多、出去少”的现象。

二、 破解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的实现路径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抓牢问题破解的“牛鼻子”。压实党委对政协工作领导责任,把重视政协工作、发挥政协作用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作为市县党委书记述职报告内容。发挥好政协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在成立政协机关党组、专委会分党组(党支部)、重大履职活动临时党支部等组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类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职责定位。积极探索市县政协党建新模式,大力推行“党支部+活动组”的党建机制,组织开展体现政协特色的党建活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政协基础工作强起来、活起来、实起来,实现特色党建与政协履职互促共进。

二是强化多管齐下,打好力量配备的“组合拳”。要配强队伍,一个是委员队伍,特别是要注重提高专家型委员比例,最好是保证政协协商的重要领域都有一定数量的专家型委员。另一个是机关干部队伍,尤其是要重视加大政协年轻干部培养力度,优化政协干部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要健全组织,根据县域发展规模和特色,进一步规范市县政协专委会、联委会机构设置,因地制宜灵活界别设置,明确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事务,建议上级政协出台指导性的意见。探索通过成立事业单位性质的研究室、信息中心、委员履职服务中心等,增强市县政协的服务保障力量。要用活外力,主要是用足用好政协应用型智库和参政议政人才库这两个政协“大脑”,大力推进政协信息化建设,规范“互联网+政协”履职新模式。

三是强化制度保障,构建提质增效的“助推器”。健全市县政协联系指导机制,把上级政协对下级政协的联系指导机制上升为常态化、拓展为系列化加以落实,推动省市县政协工作贯通起来、协同起来、联动起来。改进政协内部运行机制,规范专委会工作操作程序和运作流程,健全界别活动机制,探索委员跨界别参与活动机制,充分彰显专委会基础性作用、界别优势作用和委员主体作用。加强外部保障制度建设,重点是建立协商成果落实保障机制。由党委层面研究出台关于推动政协协商成果转化运用的实施意见,建立党委、政府领导批阅政协协商成果和党委办、政府办交办政协协商成果制度,将协商成果落实转化情况纳入党委政府考核评价体系,推动解决协商成果转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

(作者系宁波市江北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政协 市县 政协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