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政策解读 时评 人物 三同 典型案例

首页>扶贫>三同

“三同”甘肃篇 | 关坝村的“六间房”

2020年11月03日 11:06  |  作者:杨春 杨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来到甘肃省西和县洛峪镇关坝村已有两天半,村里的面貌和我们想象中的深度贫困村大相径庭——这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贫困村!

一进村,目之所及的房子,都是两三层带小院的独栋楼房。而随着关坝村第一书记段振鹏随意走访入户到村民家中,我们无意中发现了关坝村“房子”的很多故事。

“黑房子”

陇南一带,家家户户、祖祖辈辈都保留着一种独特的品茗风俗——喝罐罐茶。所谓罐罐茶,就是在炕上架起一座火炉,火炉上放一只朴素小巧的土瓦罐。先将干“春尖”茶叶放入瓦罐内烤火加热至稍有青烟时,再将煮沸的开水倒入罐中,随着“呲啦”一声,熬罐罐茶的第一道工序才刚刚结束,再根据口味将红枣、核桃、冰糖或蜂蜜等放入。边熬边喝,边喝边聊……罐罐茶好喝,可是,熬罐罐茶熏出来的房子就不怎么好看了。

因为日复一日的烟熏火燎,房子四壁、棚顶被慢慢地熏黑,这便形成了来陇南之前,从未听说过的“黑房子”。

△“三同”小分队队员在即将进行“黑房子”改造的农户王谢子家中。

    “三同”小分队队员在即将进行“黑房子”改造的农户王谢子家中。

关坝村第一书记带我们来到了王谢子家中,这是一户即将进行“黑房子”改造的农户。段书记说,村上今年陆陆续续得到了青岛市市北区12家企业的扶贫捐款116万,其中有一部分款项用于改造提升村民的户内居住环境。段书记知道王家老人为了给小儿子看病,平时很节省,剩饭剩菜都不舍得扔,有几次就是因为吃了变质的饭菜坏了肚子。因此给王家大儿子建议,捐赠给王家的这笔款项,不但要用于刷房子、换吊顶,还要添台冰箱。王家父子听闻后,高兴地有些合不拢嘴,一个劲地往我们兜里塞他家自种的核桃。

段书记说,随着村里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增加村民的眼界见识和逐渐改变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使“黑房子”只存在于陇南的记忆之中。

板房子

王谢子家的院里还有一间特殊的房子,这是王谢子的小儿子王伟军的画室。

甘肃省政协原秘书长陈伟协调帮忙给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村民王伟军搭建的一座板房画室。

甘肃省政协原秘书长陈伟协调帮忙给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村民王伟军搭建的一座板房画室。

画室是他的帮扶责任人——甘肃省政协原秘书长陈伟协调帮忙搭建的板房。王伟军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无法像健康人一样坐立行走,但他自小酷爱画画。陈伟了解情况后,根据他的爱好和特长,帮助他找到老师免费教授绘画技能,同时还积极协调,搭建了这间画室。

王谢子说,他最担心的就是将来自己和老伴故去后,小儿子的后半生怎么过。他希望小儿子能有一技之长傍身,不再依靠政府的救济。

王伟军在画室里学习画画。

王伟军在画室里学习画画。

王伟军本人对此也有着强烈的意愿,这些年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绘画技艺不断进步。在各级残联组织的绘画比赛中他还多次获得优异的名次。现在村里也有热心人通过互联网,帮助他在线上出售作品,他觉得日子很有奔头儿。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身残志坚的年轻人在今年村民自发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款活动中,他的个人捐款是最多的。他说,太多的人关爱我、帮助我,我希望能尽己所能回馈社会。

洋房子

距离王谢子家不远处,有一栋三层小楼,这栋楼在关坝村众多房子中,显得格外洋气。虽未建完,但门口两根粗壮的罗马柱,二楼、三楼若干的小罗马柱围成的栏杆,颇有国外洋房的味道。这些栏杆都是这户人家的年轻主人王红亮亲手制作的。

王红亮家的洋房顶层。

王红亮家的洋房顶层。

段书记说,王红亮性格倔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连父母也经常劝服不了他。但同时,王红亮又是一个颇有想法的青年人。段书记来到村里后,王红亮倒是一反常态,常去找他谈心。在平均学历只有初中以下水平的关坝村里,段书记这样一个群众眼里从省城来的文化人,或许让王红亮感到,只有他能理解自己、帮助自己。

王红亮对段书记说,他想靠建房的技能谋一份营生。段书记则建议他,建房很多人都会,你不如掌握一项专门的技能。段书记了解到制作罗马柱的技术较容易掌握,制作成本也很低廉,就建议他不妨学学试试。王红亮当真听了段书记的话,很快花了几百块钱买了模具,琢磨掌握了这项技能。

段振鹏书记和“三同”小分队队员身后地上摆着的模具就是王红亮用于制作罗马柱的模具。

段振鹏书记和“三同”小分队队员身后地上摆着的模具就是王红亮用于制作罗马柱的模具。

王红亮家过去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按政策,他家能享受2万元的危旧房改造补贴款,加上向亲戚朋友借的钱,王红亮家盖起了这栋漂亮洋房。村里几处特意打造的小景致、小巷道也用上了王红亮做的罗马柱,既美化了环境,也做了宣传。慢慢的,外村人建房纷纷请他去制作罗马柱。王红亮还有别的想法。他说,将来关坝村更美了,他的房子可以做关坝村的第一家农家旅社!

通过精准的帮扶,让这个有想法、有闯劲儿的汉子有地儿发挥、有处儿使劲,几年下来,不但还了盖房子一半的欠款,还娶了外地媳妇,生了三个漂亮的娃娃。我们去他家时,三个孩子刚放学,媳妇在做饭,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新房子

来到关坝村的第二天,下午的日程安排结束后,马上要吃晚饭前,段书记突然打电话说,村里要帮一户五保户搬家。等我们听到村委会楼下熙熙攘攘的时候,村、镇干部们已三下五除二将柜子、锅碗瓢盆等搬上了农用三轮车。车子小心翼翼地行驶在仅能容下后排两个轮子的狭窄山道上,干部们手里拎着衣服、暖壶、被褥和五保户王新战跟在车后。来到王新战的新家,那一刻,老人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

村干部们在给曾经在外流浪多年后回乡的五保户王新战搬新家,左起第一位是第一书记段振鹏。

村干部们在给曾经在外流浪多年后回乡的五保户王新战搬新家,左起第一位是第一书记段振鹏。

王新战无儿无女,脑部有些不太严重的损伤。十多年以前因关坝村贫穷,逼着身体康健、头脑灵活的他外出谋生,后来逐渐与村上失去联系。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排查外来人口的检查当中,成县民政部门发现了在街头流浪的王新战,同时也发现他身上还揣着一本老旧的户口本,便把他送回到了关坝村。

村干部给回村流浪汉王新战搬新家,狭窄的山路上只能容下三轮车的两个轮子。

村干部给回村流浪汉王新战搬新家,狭窄的山路上只能容下三轮车的两个轮子。

回到村上,看到如今的关坝村早已不是当年的关坝村,王新战是真不想走了。镇上和村里马上帮他登记办理新户口本、身份证,申请民政救助,同步动工修建五保户的安全住房2间。

一切安顿好后,段书记送给王新战一件崭新的羽绒服。段书记说,过去我把自己穿过的几件厚衣裳送给你御寒,今天是你乔迁之喜的日子,给你买了件新衣裳,你就在村里踏实过日子吧!

平房

关坝村四社原址所在的平套山上如今都是村里“养贩一体”合作社的牛圈,段书记带我们去看合作社产业的路上,在爬到海拔1500多米高处时,我们俯瞰到整个关坝村的全貌,很美!尤其在村尾,有一片整齐划一的平房,白色的墙壁上有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绘画。这片区域,正是关坝村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新房。

在山顶俯瞰关坝村全貌,整齐划一的一片白色平房是关坝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

在山顶俯瞰关坝村全貌,整齐划一的一片白色平房是关坝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

关坝村山大沟深,加之多雨和地质灾害,时常有山洪和泥石流发生,居住在山上的农民每年都要面对这些危险。国家花了很大的财力物力动员村民下了山。段书记带我们下山后,近距离查看了这片平房,发现房顶上还留有建设2楼的基础。段书记说,将来村里脱贫摘帽后,下一步就是乡村振兴,这是群众特意留下的,将来靠自己的努力,在有条件的时候就可以加盖二层小楼,习近平总书记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幸福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

土房子

在关坝村一座座新房中,赫然伫立着一间与众不同的土房子。

传统的土木结构,雕花木刻的门窗,侧房还被讲究地隔成了上下两层。

关坝村保留下来的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土房子,段振鹏书记说,这座土房子是每位关坝村人心里的一抹乡愁。

关坝村保留下来的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土房子,段振鹏书记说,这座土房子是每位关坝村人心里的一抹乡愁。

据村里人讲,这间土房子建造于民国时期。当年房主也是一户殷实人家。如今这土房子的主人已搬到平房居住了,土房子门前已是一片低矮的草丛和盛开的野花。

段书记说,国家政策规定要拆掉危房,但是这间土房子,县住建部门认定这是安全房屋,村里的群众和他自己都觉得应该留下来。因为这既是村里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也是村里今昔对比的实证。它能让村里的后辈们看到祖辈走过的路,保留了每位关坝人心中那一抹淡淡的乡愁。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关坝村 房子 书记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