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精准扶贫

奔驰在脱贫攻坚战场的“复兴号”

——国铁集团定点帮扶河南省栾川县走出深贫之困

2020年11月05日 17:21  |  作者:龙成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奔驰在脱贫攻坚战场的“复兴号”

铁路小镇航拍图。 资料图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区,农业基础薄弱、群众居住分散、人均耕地不足0.6亩,是典型的深山区县,2010年被国务院列入秦巴山区扶贫开发重点县。

近年来,国铁集团定点帮扶栾川,围绕着扶贫产业、基础教育、消费扶贫等领域,集团陆续落地了铁路小镇、景区特色民宿、学校教育设施、古村研学基地等各类扶贫项目97个。2012年至今,国铁集团已累计向栾川县直接投入帮扶资金5376万元,截至去年底,栾川县83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近日,记者走进地处深山中的栾川县,对国铁集团如何带领栾川摆脱深贫一探究竟。

  

“造”出铁路带贫产业的新天地


“以前在县城(栾川)打工,给别人做过保姆,也干过其他杂活,月收入也就1000来块钱,住的条件也远不如现在。但自从去年王主任动员咱们回村里办农家宾馆后,干了两个月就收入将近2万元,以前想都不敢想。”河南省栾川县新南村村民乔玲告诉记者,“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近半年开业后收入也有五六万元。现在是自己做老板,心里很高兴。”

在新南村,国铁集团帮扶建设了乡村旅游特色项目——铁路小镇,给不通铁路的山村拉来了绿皮火车,建设了铁路主题公园。村民在国铁集团和地方政府的帮助下,沿河边建起了山水相间的农家乐小楼群,退役的火车头和列车车厢,经过精心改造,也变成了咖啡厅和休憩茶室。

如今,乔玲一家已成为当地农家乐的代表,从之前的打工者,变成了创业者。她家的新生活也是新南村脱贫之路的一个缩影。

“新南村虽然依山傍水,但是过去我们村民没有什么支柱产业,只能靠土里刨食过着简单的日子。”国铁集团派驻栾川县新南村铁路小镇项目负责人王延辉告诉记者,“咱们栾川是全域旅游,那咱们就发挥好新南的生态特色。我们去了全国各地的特色村庄考察学习,后来研究决定,用好我们国铁的优势,将退役的绿皮火车拉进新南,打造独具一格的铁路小镇,以此吸引游客,带动村民发展农家经济。”

现如今,新南村村民一别过去在外打工的漂泊,过上了自己当老板的好日子。

“铁路小镇建起后,靠着政府和国铁集团的帮助,新南村开设了89家农家宾馆,铁路小镇的美丽景色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来此拍婚纱照和抖音。2018年底,新南村实现了全部脱贫。”新南村党支部书记王朝告诉记者。

目前,铁路小镇已经成为栾川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和旅游新地标,投入运营以来,吸引游客10万余人,村集体增收13万元,带动贫困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

据统计,2019年铁路小镇项目投入运营至今,直接带动新南村、王坪村农户共计130户,52户贫困群众发展家庭宾馆,间接带动300余名贫困劳动力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吃上了旅游饭,当年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至2.5万元。


“闯”出消费扶贫的产供销


白土镇位于栾川县西北部,这里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盛产10余种柿子,其中的无核柿子还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

柿子树遍布白土镇山野,每到收获的季节,放眼望去,绿色枝头挂满了“金果果”。过去,这些柿子树无人管理,柿子没有销路,大多烂在枝头。直到2018年,在国铁集团的帮扶下,白土镇建立生态柿子醋坊项目,才盘活了柿子资源,为村民带来“真金白银”。

“快看,那儿亮晃晃的一片就是酿醋的坛子。”距离柿子醋厂房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整齐排列着500个老式醋坛,覆以白色膜封口,上面加一层大圆盖,再用几块砖压实,里面密封着正在发酵的柿子醋原液。

从一个柿子变成一滴柿子醋需要21天的发酵时间,而且发酵的时间越长,醋的口感就越香酸可口,具有过夏不霉、过冬不冻、越陈越香等特点。

为延长柿子的储存周期,2019年国铁集团投资105万元加盖了一座冷库,与柿子醋坊合力打造集柿子深加工、柿子鲜果储存为一体的农产品深加工平台。

为拓宽柿子醋的销路,国铁集团下足了功夫,牵手农产品区域品牌“栾川印象”,线上接入“12306”扶贫商城、“扶贫832”平台等电商渠道;线下定期集团内部采购,依托铁路行业优势扩大产品“辐射面”。

从无人问津的柿子到广开销路的柿子醋,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国铁集团的精准帮扶。国铁集团与洛阳市柿王醋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优先收购当地村民采摘的柿子,利用生态坊项目的生产线灌装加工,附加“栾川印象”品牌价值,打通农产品收购、生产、加工、销售链条,同时优先吸纳周边村贫困户到厂工作,实现务工增收,让村民们真正走上“靠山吃山”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道路。

  

“画”出深贫古村的新面貌


大王庙村位于河南省栾川县潭头镇北1.5公里处,村内以石桥、老井、古树、老宅最为有名,遗存很多清末民初时期的民居,被誉为河洛村庄演变史上的“活化石”。抗战时期河南大学曾迁址于此,但由于历史原因,曾经兴旺的村落渐渐败落,成了国家级贫困村。

国铁集团在对大王庙村的帮扶中,根据村里古色古香的特点,对街道和老宅进行保护性修缮,并且建起了特色民宿、四合院,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精品研学等与古村落相结合的特色产业,变劣势为优势,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远道而来的游客,还被列入第三批全国传统村落名录,使沉寂多年的古村落迎来了美丽蜕变。

“村里发展快,主要就是得益于国铁的支持,不仅资金帮扶,还提出了很多好思路并能落实下去。”潭头镇党委副书记祁玉乐说。

据了解,国铁集团近年来注入百万元资金,帮助村里修建了三座具有农耕和铁路文化特色的民俗四合院,采取“集体经济+贫困户”的经营模式,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分红得到了实惠。

“这是抗战时期河南大学的学生宿舍,也是我的家。”记者走进村中的一座老宅,外敷的黄色泥巴墙透露着沧桑的历史感,一个40多岁的汉子迎了出来,他就是栾川县致富能手王志娟的爱人孙占宗。他说,之前在江苏打工,辛苦不说还没挣到钱,听媳妇说村里帮她开了个小吃店,半年就挣了7000多元,于是他再也不想出去打工了。

“前几年村里出去务工的多,剩下的都是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而现在不一样了!”国铁集团驻村第一书记史俊兰告诉记者,“村里已经建成达到接待条件的休闲农家有8户,其中高端民宿2家。除了沿街商铺、特色民宿、家庭宾馆外,还办有肉驴养殖和玉石加工厂,产业发展起来了,又能给本地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

北方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说,村里西北荒坡上的驴场在国铁集团的帮扶下,经营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去年售出了16头毛驴,村集体共获利10多万元。此外,村里纯手工做的红薯粉条晶莹发亮、久炖不烂,享有“素鱼翅”之称,国铁集团共采购大王庙粉条2.5万多斤,惠农增收约26万元。

据了解,国铁集团去年投入60万元,对大王庙村老旧供排水管网进行改造,改造老旧供水管网7800米,铺设排污管道1500米,解决了全村573户、2021名群众吃水难题,使村民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彻底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

山乡巨变,翻天覆地。目前,大王庙村正在对原村委小学进行改造,项目建成后将与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合作,打造成为一个集培训、餐饮、住宿、国学教育为一体的研学基地,可带动大王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88人增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国铁 柿子 铁路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