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热点聚焦 海峡观察 台海人物 台商台企 在大陆 两岸交流

首页>两岸>资讯

蔡当局应省思两岸“五缘”文化史观

2020年11月09日 11:14  |  作者:许文彬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有关中学教育课程,蔡英文当局在“历史课纲”的规划,体现了“去中国化”的情况,引起社会各方的关切与议论。如今维系两岸关系和两岸同胞情感的历史文化精神纽带,被从教育领域予以切割,这样对台湾到底是祸是福,值得深入省思!

海峡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中华儿女;生活在宝岛的台湾人,其实也就是传承五千年民族血脉和文明的中国人。而今若将“台湾人”与“中国人”加以区隔、对立,煽动族群情绪,恐将影响台湾内部团结,也造成两岸互动的负面效应。

如果刻意强调“你是中国人”“我是台湾人”,那么,进一步的逻辑就会是:“孔子、孟子、李白、杜甫都是你们中国人,不是我们台湾人!”那对台湾的文化评价又有什么好处呢?

“中国”一词,本来是指历史上的华夏族、汉族地区。至于一般所称的“本土台湾人”,则是指闽南后裔,公元1661年跟随郑成功渡过黑水沟(台湾海峡)来到台湾;其先祖则是源于“河洛”,亦即黄河、洛水交会的中原地带,于公元四世纪“五胡乱华”年代南迁。

诗经·小雅:“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礼记·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由此可见“中国”名号原是与“蛮夷”区隔而来,亦即跟“中原”“中华”用词之涵义相同。

即便是在当今的台湾社会,放眼教育界和企业界,“中国”之名亦俯拾即是。例如: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医药大学,以及台湾的中国钢铁公司、中国信托投资公司、中国输出入银行……

至于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也是闽南话(又称“河洛话”)或国语(北京话),以及仓颉所造之字。因此如果还硬要把“中国”说成是大陆专用,岂不也与台湾现实社会情境脱节?

公元2000年5月20日台湾首次政党轮替,民进党领导人陈水扁就任,宣示“四不一没有”的两岸政策,大陆正式发表声明,回应指出:“一个中国原则,见之于台湾当局多年来的有关规定和政策文件,不是我们单方面强加给台湾的。”其实也表明了大陆并没有否认台湾当前“宪政法制”所体现的“中国”之概念,而这也正是“九二共识”的彼此默契。

台湾现行的“宪法”增修条文“前言”也明确宣示:“为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而增修本“宪法”条文。而据此制定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暨施行细则,明定“大陆地区”之定义:“指台湾地区以外之中国领土”,亦即大陆地区。

由此可见,两岸关系确实有其古今中外所无的特殊性。至于在经贸交流方面,台湾对大陆每年还享有高达千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综上堪称两岸关系乃“五缘”具备:“地缘、血缘、文缘、法缘、商缘”。从而,“亲陆”即是“爱台”,“抗中”恐致“害台”,其理甚明!

总之,“台湾人也就是中国人”这样的史观,既对台湾没有减分,而对海峡两岸的共存共荣、互利双赢,则有加分作用。那么,咱们台湾人又有何反对的必要呢?

(作者曾任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台湾地区三任领导人“国策顾问”、台湾“中华人权协会”名誉理事长)


编辑:崔姝音

关键词:台湾 中国 两岸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