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跨越分隔 重塑纽带

——“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学术会议侧记

2020年11月16日 09:41  |  作者:王天奡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0月的最后一天,北京的树木已经准备过冬,叶子厚厚地洒满街道。穿行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却并未感受到收工的气氛,大大小小的工地上,吊车还高竖着臂膀,围墙广告还十分地鲜亮。

31日,第十九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学术会议(专题会议)在该基地的中关村药谷生物产业研究院召开,很多怀着同样热情的业内人士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再度聚集在一起,以“跨越分隔重塑纽带”为主题,聚焦生物医药产业,从培育创新体系,服务公众健康着眼,探索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方向。

会议由中国产业集群研究协调组、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大兴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支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关村药谷生物产业研究院、北京元兴高科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区域创新系统与城市创新网络

“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高技术产业,是全球高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当前基本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凸显了医药和药械研发生产的优势,更显示了政府决策尊重医学科学、关注人民健康的基本出发点。”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王缉慈作为会议召集人,在开篇作了主旨报告。她指出,需要看到的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鼓励国产创新药的发展需要借鉴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集群的发展经验。创新集群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开发核心产品和研究关键技术的地方;是整合本土优势、在全球获得竞争优势的母国基地。生物技术的前沿创新扎根于基础科学研究,从创新到市场化,需要经历漫长的研发实验,面对各种失败与挫折。同时,生物技术基础研发具有多学科性质,需要跨学科的分工协作网络。因此,集聚机制特别重要。

目前,中国90%以上的地级市都有生物医药企业,30%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10个城市,集聚趋势开始显现。其中,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以上海、苏州、台州、南京、杭州为代表,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的曾刚教授发表了题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现状与升级路径之管见》的报告。他介绍,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呈现了三大优势:第一,实力雄厚。长三角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园品牌亮丽,研发产出国内领先。第二,区域专业化分工初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被列入国家重点培育的国内首批三个世界级产业集群之一,江苏是全国重要的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心,浙江是全国化学原药生产大省,安徽医疗器械制造表现较好,长三角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以及宁波-杭州-上海-苏州-无锡-南京-合肥为节点的产业带。第三,政府重视。上海市发布了《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江苏省出台了《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生物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安徽省拟定了《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

其中,始建于1994年的张江药谷,被作为上海市实施“聚焦张江”战略最早开发的基地之一。这里是新药创制成果突出、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服务活跃的标志性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并拥有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CRO是张江药谷最早产生的新药研发组织之一,贯穿整个张江药谷的发展始终,完整的CRO体系成为张江药谷生物医药发展的主要特色之一。

“CRO与生物技术公司、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大学和研究机构形成了紧密的协作机制,为这些新药研发组织提供高质量、多平台、多形式的新药研发服务。有效降低了各类新药研发组织的研发成本和风险,加快了新药研发的速度,提高了研发成功率。同时,这些新药研发组织也与CRO一起组成了张江新药研发集群的核心圈。在这个核心圈内,人才、资金、项目和知识能够自由有序流动。”保诺科技集团中国区运营负责人洪涤表示。

在该集群另一重镇,生物医药产业则是苏州工业园区三大新兴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2019年产值达900亿元,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中居于领先地位。会上,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段进军发表了题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的报告,并介绍,园区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过1250家,其中外资医药医疗企业200余家,自主品牌生物医药企业1000多家,以外资制造、内资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国内集聚度最高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技术创新中心。

聚焦大兴: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

“目前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式合力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广大生物医药产业的从业者,能够汲取各位专家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努力为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作出贡献。”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在会上表示。

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药谷”,拥有生物医药相关企业超过4000余家。园区内聚集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首都医科大学等大院大所,入驻了费森尤斯卡比、以岭药业、科兴中维等龙头企业,是首都医药健康高精尖产业的重要增长极。22.5平方公里的规划总面积,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医药健康产业聚集区。

“这里还有新冠疫苗的生产基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胡颖廉一句话“提神醒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苗作为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要加快推进已有的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研发,同时密切跟踪国外研发进展,加强合作,争取早日推动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上市使用。’”胡颖廉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10月19日,全世界共有198种新冠疫苗处于活跃研发状态,其中44种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处于三期临床试验的10种疫苗中,中国占据了4种。我国之所以能在新冠疫苗研发领域取得这样的成果,与制度优势密不可分。

“生物医药产业属于典型的科学知识导向解析型产业,其知识的创新活动呈现社区性,这意味着城市间合作更为频繁,也会出现某些城市有集聚无网络的现象。”此外,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朱华晟教授在《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网络分析》报告中,通过挖掘1990-2020年期间医药卫生科技、基础科学-生物学的合作发明专利数据信息,初步分析认为,北京处于国内合作创新网络的核心地位,且与上海的合作创新活动活跃;北京城市内部的创新网络呈现“中心-边缘”结构,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海淀区和朝阳区,且存在空间溢出特征,大兴区和平谷区的创新活动有上升趋势;企业和高校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主体,创新合作由“学-研”转向“产-学-研”。

大会最后,北京大学教授童昕介绍了自己在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做的专题调研情况。2019年北京明确生物医药产业为大兴区主导产业,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是承载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成果转化的主要基地。北京大学产业集群研究小组对“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和“先进治疗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研究,于2020年8月-10月对大兴区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和先进治疗产业集群分别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产业集群结构、集聚机制及影响因素。

“生物医药产业也是京津冀地区主导产业之一,已经形成‘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创新协作新模式。北京生物医药产业人才优势突出,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大批新药筛选、安全评价、中试与质量控制等技术平台,生物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一南一北’的产业格局———北部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南部主要集中在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研究、医疗服务等主要领域。未来应进一步推动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实现从医药集群到健康集群的升级。”童昕建议。

编辑:何方

关键词:医药 产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