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实施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打造城市农耕文化湿地

杭州富阳阳陂湖重现千年湖景

2020年11月16日 15:17  |  作者:周兆木 钟兆盈 徐玲  |  来源: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 

经过一年多紧锣密鼓地生态修复,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们心心念念的阳陂湖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阳陂湖,一个原本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传说,随着“两山”理论转化和生态文明的推进被再次挖掘。经过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阳陂湖千年湖景重获新生,为高品质富阳城市发展增添动能,成为“两山”转化的一个缩影。

消失的阳陂湖,崛起的“皇天畈”

阳陂湖始建于盛唐贞观年间,沿湖自然形成村庄,得名湖塍村,意思是众多湖泊间的土埂。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以及阳陂湖生态修复项目的启动,湖塍村举村搬迁。

今年74岁的湖塍村老书记俞长林经历了阳陂湖的逐步消失,也见证了阳陂湖的重生。

俞长林生于湖塍村东营头自然村,就在旧时阳陂湖的东侧,他家到湖边只有几步路的距离。

曾经,阳陂湖还是村里灌溉用水的重要来源,岸边放着几台水车,有手摇式的,也有脚踏的。十几岁的俞长林已经是家中种田能手,他经常趴在水车的横杆上蹬着水车,将湖水带进远处自家的农田中。

虽有一湖在中心,但湖塍村沿湖多个自然村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地处洼地,早年间,每逢雨季,周边的新桥、受降、新义、坑西、大青、三桥等地的溪水,都会倒灌于此处,造成十年九涝的局面。因此,这一带还有一个名字叫皇天畈,本意就是灾害连连,苦叫皇天的意思。

为了逆转这种灾害连连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富阳相继开挖南渠和北渠。南北渠修建完成后,皇天畈才真正实现了旱涝保收。

随着灌溉问题的解决,20世纪70年代之后,阳陂湖一度成为农垦地。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基地落户于此,阳陂湖由于地处低洼,被开挖成了鱼塘,面积达612亩。旧时的阳陂湖已成了传说,取而代之的就是这片鱼塘。

修复千年古湖生态,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

南北渠的开凿及渔场的建立彻底改变了皇天畈的命运,这里一度成为“黄金畈”。但随着富阳城市化的发展,皇天畈一带被城市包围,湖塍村成了典型的城中村。在500多亩的土地上,联建房林立,参差不齐,不少村民以房屋租赁为主要经济来源。

近些年,村里还住了不少收废品的租客,很多院子里都堆放着各种废品,村里公共环境很难治理。多年来,湖塍村作为城乡接合部,一直处于发展洼地。

近年来,富阳区委、区政府提出对阳陂湖进行生态修复整治,利用现有鱼塘恢复有着千年历史的阳陂湖湖景,实现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打造生态自然、别有风味的城市农耕文化湿地。

湖塍村城中村全村完成腾空后,结合改造项目的开展,不光能为村民融入城市生活、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便利,还将增加村民的集体收入。“全面整治修复后,我们村除了集体安置的土地,还有沿街店面等集体资产供开发利用,集体经济的活力和生命力明显增强,未来预计每年可增加千万余元集体收入。”村支部书记谢益飞说。

将城中村改造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推进村庄景区化,湖塍村的蜕变将被打造成富阳乡村振兴的“新样本”。

传承古湖文明,打造高品质城市生活

去年9月,阳陂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正式开工,项目位于富春街道皇天畈区域内。

阳陂湖生态修复项目遵循“生态自然,别有风味”的理念,设计“一湖七园”的生态空间。在最新公布的方案中,“一湖七园”命名分别为阳陂古湖(现主湖区),花漫园、蒹葭园、荷风园、清涟园、稻香园、鱼趣园及一岭花。

阳陂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在恢复千年古湖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古湖文明。例如,稻香园、鱼趣园的建设嵌入了皇天畈的稻作文化和渔文化,充分考虑了当地独特的文化特点;鱼趣园将基本保留鱼塘田埂,并将其生态化处理,以鱼趣为主要特点;稻香园将保留农田,增设平台栈道,作为农耕体验的核心区块……

阳陂湖生态修复完成后,将为城市增加绿色生机,也会成为一处生态旅游胜地,使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

未来,阳陂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还将继续推进。作为杭州打造世界湿地水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的阳陂湖不仅可以满足传统水利防洪调蓄的需要,更将成为杭州都市圈的城市绿色海绵、生态绿肺。

编辑:秦云

关键词:阳陂湖 生态修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