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聚焦

南极企鹅安好 人类粮食不愁

2020年12月03日 09:47  |  作者:王菡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南极冰盖融化了多少?企鹅们可还安好?今年大宗粮油作物形势如何?日前,科技部《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0年度报告》正式发布,让这项原本“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技术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个“最接地气、最实用”的消息——

21世纪以来南极冰盖19%表面融化

全球气候变暖又添“实锤”。

“21世纪以来,南极冰盖表面融化显著,融化面积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9%。”在科技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任王琦安介绍了“南极冰盖变化”专题的研究成果。

南极冰盖占世界陆地冰量的90%,淡水储量的70%,若全部融化可使全球海平面上升58.3m。也正因为如此,南极冰盖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最受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

“南极冰盖变化研究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倡导生态文明和建设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王琦安说。

这是年度报告首次将“南极冰盖变化”专题纳入专题系列。

南极自然环境恶劣,气候观测资料和实地积雪观测资料十分稀少,遥感成为大范围监测冰盖表面融化的有效手段。比如冰盖融化的“产物”———液态水改变了雪层的物理属性,而卫星观测量对这种物理变化非常敏感,卫星观测量的变化成为探测积雪发生融化的依据。

但专家同时也指出,遥感手段目前仅能探测到雪层中存在液态水,难以探测融化量大小,通常通过气候模型模拟融化量。

“冰盖融化多分布于南极冰盖边缘及南极半岛地区,且呈增加趋势。南极半岛融化最为剧烈,且冬季焚风事件的增加和异常环流现象造成了融化趋势增强。预测未来南极冰盖表面融化将会继续增加,尤其在西南极和南极半岛地区,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将变得显著。”王琦安说。

报告还显示,2005年以来,南极冰架年均崩解面积3411.4平方公里,年崩解量于2016年至2017年达到最大,为18326亿吨。冰架底部融化加剧、冰盖表面融化加速和海冰减少使得崩解呈现明显加剧趋势,大气和海洋的增暖是其主要驱动因素。

据专家介绍,遥感是冰架崩解监测的主要手段,也是全南极范围观测冰架崩解的唯一手段。目前可以用于冰架崩解监测的遥感平台主要包含以人造卫星为主的航天遥感平台和以无人机为主的航空遥感平台。

帝企鹅栖息地数量相对稳定

2005年,由吕克·雅克执导的一部生态纪录片《帝企鹅日记》上映,一时间使圆乎乎又有着强大的意志力的帝企鹅风靡全球。

企鹅是一种具备归家习性的海鸟,南极企鹅主要种类包括阿德利企鹅、帽带企鹅、巴布亚企鹅、帝企鹅和马可罗尼企鹅等。其中,帝企鹅和阿德利企鹅是南极企鹅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两个种类。

南极冰盖融化,这些企鹅还安好吗?

企鹅被誉为南大洋生态环境变化的“生物指示剂”,其种群数量和栖息地分布与南极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环境变化对企鹅种群繁殖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南极企鹅种群栖息地变迁,将为揭示南极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引起的冰架崩解及其他环境变化的反馈机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南极冰盖变化”专题报告编委会执行主任王泽民表示。

科学家们通过对2000、2014和2018年三期的帝企鹅监测发现,帝企鹅栖息地主要分布于南极固定冰上,且栖息地数量相对稳定。

年度报告还显示,在1983、2012和2018年对位于罗斯海地区恩克斯堡岛的阿德利企鹅进行了三期监测,发现由于海冰和食物量的增加,阿德利企鹅数量显著增加,加之受地形及海岸线变化等影响,阿德利企鹅栖息地呈现向高海拔地区扩展的趋势。2018年相比于2012年,企鹅数量增加了15.6%,栖息地面积缩小了3.2%。

监测企鹅的种群变化也是遥感技术的“强项”。

据介绍,传统的企鹅种群调查需要科研人员实地考察种群数量与分布位置,受南极大陆严峻的气候环境和复杂地形条件限制,人工实地调查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栖息地分布及种群数量信息。而中、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大规模、准确调查企鹅种群分布及数量变化带来了机遇。

比如企鹅在海冰或海岸带上繁衍栖息长达4-6个月,留下红褐色排泄物,与冰雪等背景地物的光谱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可以通过遥感影像中企鹅粪便特有的光谱特征识别企鹅栖息地。

2020年中国玉米、小麦、大豆预计同比增产

新冠肺炎疫情、沙漠蝗灾、洪涝灾害……2020年灾难频发,导致全球粮食危机的谣言不断,果真如此吗?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专题在连续6年开展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2019年至2020年8月期间全球农业气象条件、全球农业主产区粮油作物种植与胁迫状况进行了独立监测,预估了2020年全球粮食供应形势和进出口形势,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沙漠蝗虫、湄公河下游干旱、长江中下游洪涝等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从作物产量来看,2019至2020年大宗粮油作物生产总体形势良好,但2020年区域性极端气候和农业灾害多发,对全球粮油作物产量有一定影响。预计2020年全球玉米和小麦增产,大豆和水稻产量基本持平。2020年中国玉米、小麦、大豆预计同比增产,因8月以来农业气象条件改善,水稻减产形势有较大缓解,中国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预计同比增加。”王琦安介绍说。

从市场供应形势来看,2019—2020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供应形势良好,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主要出口国供应量均呈增加态势,预计全球粮食市场总体稳定。

但专家同时指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给粮食供应链带来影响,区域性粮食安全存在不确定性。

年度报告对2004—2018年地中海地区的粮食状况进行了监测,显示该区域粮食产量总体下滑。“伴随着人口持续增长,人均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表明该地区粮食自给水平逐渐下降,蕴含了粮食安全风险。”王琦安表示。

城市绿地空间不断上升

20年来,全球的城市有何变化?“全球城市扩展与土地覆盖变化”专题也给出了答案。

“21世纪以来全球城市持续扩展并呈现加速态势,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扩展面积为28.08万平方公里,2000—2010年城市扩展平均速度为1.06万平方公里/年,2010—2020年城市扩展平均速度上升到1.75万平方公里/年。”“全球城市扩展与土地覆盖变化”专题报告责任专家柳钦火研究员表示。

报告显示,亚洲和北美洲是全球城市扩展的重点区域。土地资源和收入水平对各国城市人均土地面积影响显著。与低收入国家相比,高收入国家城市土地面积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具有更高的城市土地增长弹性系数。

报告指出,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覆盖组分结构有所优化,全球城市不透水面面积占比由64.02%下降到60%,城市绿地空间面积占比由27.36%上升到33.01%。不同区域的城市土地覆盖差异明显,土地资源丰富的高收入国家具有更高的城市绿地空间配置,部分低收入国家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存在相当大的挑战。

根据全球城市扩展与土地覆盖变化特征,报告还遴选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土地覆盖案例,其中,北京也作为城市新扩展区高水平绿化的典型案例之一。

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北京五环绿廊、奥林匹克公园建设等一系列园林绿化重大工程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城市的绿化水平。北京城市绿地空间面积由2000年的128.56平方米增加到了2020年的688.33平方米,增加了435.42%。

编辑:秦云

关键词:南极企鹅 生态环境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