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委员有话说 政协人语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 论>委员评论

警惕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

2020年12月24日 16:43  |  作者:李云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尤其要打好产业链供应链基础,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现代农业发展同样如此,补短强长是确保农业安全、粮食安全的基础与保障。

首先,防止在种子和技术上“卡脖子”。“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充分说明了种子的重要性。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这反映了党中央对“粮安天下”“种安农业”的高度重视。种子是硬技术,现代种业广泛研究和应用生物工程技术。随着转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自然物种资源在人类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中加速灭亡的同时,要警惕农业种质资源的加速消亡。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且千差万别,为抗御自然灾害、减少生物病虫害和抵御战争饥荒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天然资源和农耕勤劳智慧多重作用的结果,也是“浪花淘尽英雄”的选择。然而,在“转基因手术刀”面前,这些优质种质资源显得不堪一击,经不起“刀割”。相关部门对究竟有多少转基因物种如果“底数不清”,这对农业的安全性、农产品的安全性、人类生存与生育的安全性值得评估和警醒。建立国家和省级的种质资源库,加强对自然物种和优质传统种质资源的保护,是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的基础,也是种子技术攻关的应有之义。随着种子技术的不断攻关,建议我国实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种子(品种)和自然淘汰筛选培育出来的优良种子(品种)并行的制度,为“卡脖子”技术攻关提供强大的“基因库”和战略贮备。

其次,防止在质量标准上“卡脖子”。农业要适应发展格局的双循环,同样有一个产品“引进来,走出去”的课题。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适应消费需求端的变化,农产品品质提高到新的高度就成为必然。农业的高产与高肥、高药、高耗、高损一脉相承,是时候将品质与单产并重,在科研立项、品种审定、技术评估、配套农艺、媒体宣传、舆论导向等方面转向高品质发展上来。我们应当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乐于进口农产品,与品质不无关系。因此,要在生物农药、低毒高效农药等药肥使用上进行源头技术攻关,减少和控制面源污染。在技术上突破瓶颈实施新有机农业和无公害技术,在土壤、肥药、生产、加工、贮存、物流、保鲜等每一个环节上都防排“毒”,势在必行、势在可行。冷链物流是生鲜保鲜的重要一环,我国目前冷链物流仅20%,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建议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研究、技术攻关、标准相随、硬件配套“四管齐下”。

再次,防止在智能农业上“卡脖子”。农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精细农业以及农业效率的提高都有赖于技术进步,特别是农业智能化,在机械技术、核心部件、智能控制、数字化应用等方面亦出现“卡脖子”现象,我们既要在无人机应用农业等方面强优势,更应补足这些方面的短板。(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技术 卡脖子 农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