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委员读书>资讯

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王怀超

2020年12月31日 19:32 | 作者:张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其中涉及“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一级教授,国家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怀超长期从事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与学术实践,本期学术家园邀请王怀超教授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建议》相关内容,从自身专业角度,就文化部分谈认识和体会。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学术家园:《建议》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概括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您看来,文化在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从人民至上的角度,如何解读文化方面的内容?

王怀超: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在“十四五”时期,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中共中央基于历史和现实考虑,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作出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必然召唤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其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早在1940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成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在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真正有力量、有前途的国家和民族,必然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光辉灿烂的文明。文化的发展、文明的培育,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意味着,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基本上得到了满足。那么,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会迅速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加强文化建设,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要遵循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着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产品,把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切实增强人民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精神文化生产发展也不平衡、不充分,尤其广大农村的精神文化发展严重滞后。要聚焦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发展不充分问题,下大力气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共同发展、充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文化生活的主旋律”

学术家园:《建议》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部分首先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明确提出“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您多年来从事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在“十四五”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方面,有着怎样的学术思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怎么做?

王怀超: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有一种主流文化居于统领地位,这种主流文化是一种引领,是一面旗帜。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言,其主流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思想引领。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彻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各领域,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文化生活的主旋律。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底,面向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认真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上升到理性高度,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创新思路、深入研究、跟上时代,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把哲学社会科学推向前进!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学术家园:《建议》提出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并将之作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三大重要任务之一。为什么?在您看来应该如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王怀超:《建议》有一个新提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向、行为规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建设举措,可以说是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显著标志,也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文化基础和精神支撑。我们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多方用力,持之以恒。在全社会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范、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一是要在全社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二是深入进行理论信念教育,使人们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任。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三是着力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入推进全民道德建设,夯实社会道德基础。四是深入持久地开展普法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权威,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编辑:罗文

关键词:文化 建设 社会主义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