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视频

首页>文化>艺文

胡凤丹父子的三封建言信

2021年01月04日 16:31  |  作者:宋玫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近日,在阅读胡凤丹、胡宗懋父子文集时,发现其中有不少文章是清朝末年间他们与一些官员的书信来往,有些内容反映民生,是对时政的意见建议,仿佛瞬间就能把人带入清末金华社会风貌和官场生态,今天读来依然感到亲切。

8

胡凤丹文集

胡凤丹先生是永康人,清末藏书家、出版家。他1866年到湖北任职,开始创办崇文书局,后担任湖北督粮道。1877年,54岁的他辞官回到故乡,先是在杭州驻留两年,继续为编刻出版《金华丛书》而努力。1879年,胡凤丹在金华定居,建造“逸园”,内有十三万卷藏书楼。

第一封书信,是1865年胡凤丹在金华守制期间,给顾淡如先生写的。因母亲去世,胡凤丹从京城兵部道员任上回家乡守制三年。他目睹了家乡在内乱和灾害的双重浩劫下,社会秩序和百姓生活所遭受的严重影响,正着急上火时,突然得知好友顾淡如先生来金衢严一带任职的消息,积压多时的想法终于有地方可诉,于是,马上提笔给顾观察写信:

“最近翻阅省里的公文,高兴地得知您到衢州担任道台,叫我怎能不欢欣鼓舞。阁下作为朝廷特派的执法大员,体察民情,颁布八条章程,把朝廷的好政策落到基层,三座郡邑的人民将在您的荫庇下,生活吉庆和谐。我居住在家乡,固守着家门,无所作为,感到惭愧。今天想要对您说的是,敝郡征收钱粮的价格参差不齐,让百姓感到苦乐不均。在这满目疮痍、民力尚未复苏的时候,应当把安抚人民当作首要事务。银价贬值,粮价又居高不下,灾民苦不堪言,没有地方可以反映。请您务必先命令金华、衢州、严州三地的官署,按照宁波、绍兴的章程办理钱粮征收。减去一分额外的征收,就能解除一分民困,让百万生灵都受到恩惠。我这浅陋的献策,请求您采纳。”

顾观察收到信后,果然对胡凤丹反映的情况很重视,马上深入调查研究,并对一些税赋进行了调整。胡凤丹得知后,很是高兴,一不做二不休,又提笔给顾淡如写了第二封信。信的开头当然是感激和赞扬,为家乡有这样一位好官员而欣慰。但接着,胡凤丹又毫不客气地反映了第二件事:

“如今还有一事向您恳请,我郡向来便有丽正书院,是士子们讲习的场所,自从遭受兵灾,积攒的经费荡然无存,已经无法出钱用来考察学生的课业,房屋也多有倒塌,如果不及早修理,不仅难以重新翻修,而且就连现在仅存的几间破屋,也都要被毁坏殆尽。我曾经和徐少严知府多次商划,苦于本地民生凋敝,经费无处筹划,难以着手安排。前不久,我向蒋方伯谈到这件事,他答应拨给一笔款项用来兴修书院,然而士子们的学资依然没有着落。于是我想起,您是儒林的领袖,恩泽如及时雨一般远远地传播,要施行德政,一定先以文教为重。可否请求您,在从金华八县征收的钱粮赋税中拨给一些,签发存入钱庄,将产生的利息作为书院每年的学资,把这一举措长久地进行下去,一举两得,没有比这更简便的办法了,但是否可行,我不敢妄自论断,只是向来承蒙您的赏识,而且地方政务又没有比振兴学风更重要的了,因此我冒昧地向您陈奏,尽力献出自己这浅陋的见解,如果能得到您的采纳,那么很多士子都将会受到培养教化,您实在是功德无量啊!”

胡凤丹生性耿直,好交友,敢于谏言,这与他所处朝代的情势有关。清朝末年,随着国力的衰退,内乱不断,民不聊生,官员庸碌无为,百姓苦不堪言,在这个多事之秋,迫切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来拯救国家。多年的从政经历,胡凤丹在官场积累了不少人脉,但这也是古人建言献策不可多得的一条渠道。

9

胡凤丹和胡宗懋父子塑像

第三封书信,是1906年胡凤丹的四子胡宗懋先生,给时任金华太守继绍庭写的。此时,胡宗懋先生在天津执掌北洋工艺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民族资本家。这年,胡宗懋回金华探亲,金华太守继绍庭来宗懋家拜访。席间,继太守说自己正面临的难题要向宗懋请教:“由于金华连年灾害,粮食非常短缺,百姓生活难以为继。开凿山地有碍水利,而务农又一定要广泛开垦,将如何才能使其两全呢?”离开宗懋家时,继太守留下了这道未解之题。

于是,胡宗懋经过深入地思考,认认真真给太守继绍庭回了一封信,信中说:“金华是一座以山地为主的郡邑,上自永康、武义,下至兰溪、汤溪,每年都有来自温州、台州的百姓,背着婴儿,一群群接踵而至地逃荒到这里,依靠着山而维持着生计。东阳江流经的地方,各种货物都依靠江水运输,但一到秋冬季节,江水枯竭,滩途变高,行船就像在陆地上一样困难,江流狭窄的地方,甚至还没有一寸之宽,而人们往往争着要先从这里经过,于是酿成斗殴,行旅之人为此叫苦。”

胡宗懋认为,如今民生凋敝已经到了极点,如果贸然捉拿开山的人,百姓必定不会答应,恐怕还会激起其他连锁反应,因此,迫不得已,从万难两全之中他建议采取两个方法:

一是推广植树造林以林养山。如果开山为田,所栽种的大多都是烟草、蔬菜、药材之类的作物,势必会翻掘土地,沙土松动上浮,一旦遇到雨涝,就随雨水顺流而下,实属有害。如果改种树木,无论茶树还是果树,不用到处砍伐,就能得到木柴和建材,土壤自身变得坚固,而且树根相互盘曲错落,枝杈参差伸展,即使春夏之交雨水连绵,经过树梢的阻挡,水流的势头也多少会有所减弱,这样就有用不完的木材,同时可以销售茶叶,从外邦那里获取利益。如果种果树,果品出售,就有加倍的利润。这是不垦辟的垦辟。

第二个办法是修筑先进的水利设施。山脚的田地如果多开挖沟渠,深度广度比其他的水沟加倍,来承受从山上流下的水,遇到淤塞就能立即疏浚。这项工程应该依靠本地的乡民通力合作,一年之中,每家都要修建自己田里的水道,用挑取上来的淤泥修筑池塘边的堤堰,所蓄积的水越深,遇到干旱,就可满足灌溉,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胡宗懋还建议再制定一个“带沙”规章。在滩涂淤塞最严重的地方,凡经过的船只,都要令其各自用囊装沙,运到低洼之处,使水流通畅。同时,由于上游的各座山丘改种了树木,又每年疏浚沟渠,那么泥沙自然就不会大批地流到溪滩,这样对农民和行船的人都有利,东阳江上的号子声就不会停歇下来了。

最后,胡宗懋还强调:“如果不这样做,就会铲平土丘,变成平地,土壤和石块杂糅,上游干涸变成滩地,下游受涝变成小洲,百姓的利益受损,明公您难道有意于此吗?”

从胡凤丹、胡宗懋父子俩的建言献计中,可以看出建言都是经过实地走访,深思熟虑后提出的,也能深切地感受到他们为家乡发展、为解决百姓疾苦,表达出的迫切愿望和强烈责任感。尽管这些书信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但依然带有某种真实的温度,随着时间推移,更加历久弥新,值得细细品味。

(作者系浙江金华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

编辑:杨岚

关键词:胡凤丹 宗懋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