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18委员会客厅点京专题>委员讲述扶贫故事

摆脱贫困,圆梦小康——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燕瑛为您讲述“精准扶贫”诞生的故事

2021年01月06日 18:00 | 来源:北京政协
分享到: 

22

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联主席燕瑛。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是:“精准扶贫”诞生的故事。

十八洞村地处武陵山腹地,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一个苗族聚居山寨。因村旁山中有十八个天然溶洞,故而得名。溶洞幽深、涧水清澈,风光秀丽宜人。然而,该村因深处山中,地少人多,生存条件恶劣。

全村225户939人,人均耕地0.83亩,这些耕地都是从狭窄的山坳沟壑间扒拉出来的。村里青壮劳动力大都前往江浙一带打工,村中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千百年来,村庄里祖祖辈辈靠“山”吃饭,2013年以前,村里的产业几乎是空白。2013年人均纯收入1668元,仅相当于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75%。这个苗族聚居的偏僻山寨,长期处于贫困。

2013年11月3日下午,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沿着狭窄山路来到了十八洞村。村口第一家是石爬专老人的家。老人回忆说,“那天来了好多人,我也不晓得来的是哪个,就坐在屋门口看热闹。”那一行人径直向自己走了过来,领头的高个子问她:“这是不是你屋?可不可以进屋坐坐?”

石爬专老人怔了一下,连忙依照苗族礼节热情相迎,一边说“可以可以”,一边拉起客人的手往屋里走。石爬专后来不好意思地说,由于家里穷,没有电视,自己当时根本没认出来,眼前的人就是总书记!所以当习近平总书记拉着她的手,问她认不认得自己时,石爬专老人只好老老实实地说:“认不到。您是哪里来的稀客?”

石爬专老人的朴实、真诚顿时把大家逗笑了。村主任赶紧介绍道:“这是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却亲切地拍了拍石爬专老人的手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让石爬专老人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问她的年龄。老人回忆说,“晓得我比他大时,他说,‘你是大姐’。”每次想到这里,石爬专“大姐”都笑得合不拢嘴。

石爬专家黑黢黢的木屋内陈设简陋,唯一的“电器”是一盏5瓦的节能灯。就这样,习近平总书记和石爬专等人坐在板凳上,围着火塘拉起了家常。听说老人家里养了猪,他问道:“自己吃还是卖了?”石爬专老人说:“养了卖。”习近平总书记点了点头,随后又走进老人睡觉的小木屋,揭开米仓盖子察看,还走进猪圈看看养的猪肥不肥。

从“大姐”家出来后,习近平总书记一路主动与村民握手、交谈。他还来到村民施成富、龙德成夫妇家探望。看到两位老人出门迎接自己,习近平总书记上前握住了他们的手,并笑问二老:“你们认不认得我?”

年近八十岁的龙德成老人说:“认得认得!我天天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你!”

习近平总书记说,“像不像?”

龙德成老人说,“像!一个样子!”

龙德成老人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个头儿很高,想跟他比比,就对习近平总书记说:“总书记这么高大,我跟你比比,看我齐你哪里。”总书记听了,就停下来,让龙德成在自己身旁比了比。

后来有人问龙德成:你跟总书记比高,不紧张吗?龙德成说:“那怕什么?我看见他就像看见亲人一样,一点都不怕。”施成富说:“我也一点都不怕。习总书记一点架子都没有,好和气,一直在笑。”

在施成富家,习近平总书记看得很仔细。施成富回忆说,“他翻开铺盖,拍了拍被子;打开米缸,看看里面有多少米;用手敲敲谷仓,听声音是不是满的;还特意看了厨房和厕所。”屋里看完,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他们家旁边的田边地头走了走,看田里种了些什么。

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在施成富家的院坝上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和乡亲们在空地上围坐成一圈,亲切地拉家常、话发展。村民们谈变化、讲困难、道实情,总书记边听边问。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这次到湘西来,主要是看望乡亲们,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看到一些群众生活还很艰苦,感到责任重大。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在这次谈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他强调,要建档立卡摸清每户致贫原因,不能“手榴弹炸跳蚤”。他要求,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他特别叮嘱身边的干部,不能搞“栽盆景”,不能因为他来过了就搞特殊化;也不能“搭风景”,让别人学不了;要“解剖麻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想方设法,根据群众愿望和当地实际,一条一条地研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施金通说,“总书记提了十六个字的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总书记的话句句都说在点上,村里决定,先从精准识别开始,这在当时还没有先例。

就这样,“精准扶贫”的战略构想,在十八洞村莽莽苍苍的青山间诞生了。

如今,作为中国脱贫攻坚的“地标”,十八洞村早已名扬海外。2017年2月,十八洞村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连老挝国家主席本扬也来到这里“取经”。

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精神面貌的变化。现在,到十八洞村随便走一走,你会看到,不管是摘菜的、做饭的、卖土特产的还是招待游客的,个个精神饱满,举止大方,笑起来欢畅,聊起来爽利,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致富的路。

编辑:赖仁杰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