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奔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2021年01月08日 09:27  |  作者:王金晶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20年12月28-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对此,致力于发展乡村产业的各界人士感到十分振奋,纷纷表示要努力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蓄积能量

“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我们企业还是实现了销售额与2019年基本持平。全村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资产总额突破了1亿元。”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兴奋地说。

余留芬口中的企业,正是她带领村民们一起兴办的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她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企业十分困难,销售一路下跌;但下半年随着我国疫情的控制和商品国内流通的加速,产品销售同比增长了40%,这样一来,全年产销并没有缩水。在落实各项帮扶政策的情况下,村民收入反而增加了不少。

这一年为了找市场、促销售,余留芬和她的伙伴们也是想尽办法,她自己也常常亲自出镜直播带货,成为一线销售员,在线下余留芬则带领企业多次参加展销会、品鉴会,为“人民小酒”的品牌推广殚精竭虑。从未做过的品牌招商会,也在去年7月成功举办。

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让余留芬感到振奋。“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发展农村产业的会议精神让余留芬满怀希望:“再过5-10年,岩博村也要进入全国发展较好村的行列,我们也想和全国最好的村子比一比。”

余留芬认为,乡村振兴,产业一定要兴。“比如说像岩博村,我们的土地上种不了什么,我们就搞工业;实际上,有很多村是有很多优势的,比如说搞旅游、搞养殖……一个村的舞台很大,但一定要结合本村的实际,抓住这个村的特点和优势,才有可能实现振兴。”

确是如此,湖北咸宁近年来多措并举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胜弘介绍说,2020年,咸宁市组织开展2019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6个市级示范乡镇、128个市级示范村考核验收工作,并确定6个示范乡镇、19个示范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分别给予20万元、5万元的奖励。与此同时,组建村级经济组织943个。“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们下一步投身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

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推动、主体培育,将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集中释放。咸宁市农村能源办公室主任曾维政介绍说,咸宁目前已经形成了潘家湾镇10万亩蔬菜基地、羊楼洞万亩茶园基地、大畈万亩枇杷基地、桂花泉雷竹基地、通城小井油茶示范基地、赤壁神山猕猴桃基地、横冲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等7大特色农村产业基地,咸宁市还正在加快推进千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让农民在产业链中多点获益

“种西兰花一亩产一万斤,收入上万;种特色农产品,如‘菜大师’供港小菜芯一亩地的效益还要更高。蔬菜种完之后,提供营养的根茎直接在土里深翻,就地变成肥料;菜叶别乱扔,可以喂羊,一家养十只羊,公司免费提供种苗,贫困户通过自己养殖,年底‘菜大师’以800-1000元每只进行回收,发展循环经济。”这就是安徽省政协委员、菜大师农业控股集团董事长谭祖辉经常和合作社贫困农户聊天时的家常话。

据了解,成立于2013年的安徽菜大师农业控股集团一直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农业梦,公司因势利导,不断构建完善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支持服务、质量安全监管、科技自主创新等体系,促进其加快向更新阶段、更高层次跨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谭祖辉说,“我们要科学把握和深入落实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的“三农”工作各项任务,尤其是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努力搭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产业平台。”

谭祖辉认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项目是点、产业是线、经济是面,作为产业化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市场观念,实施品牌战略,要持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多年来,“菜大师”已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产业园”的运营模式,并创建了电商服务云平台,现有管理和覆盖的土地面积达150多万亩,通过产业带动累计帮扶贫困户1.2万户,帮助转型新型农民3.2万人。“未来,我们将立足安徽,扩展到湖北、甘肃、西安、四川、河南、广西等省区,继续加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拓展销售渠道,创新流通方式,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用“小杂粮”撑起大产业,拿“小豆包”趟出致富路。青龙满族自治县政协委员、双合盛公司总经理张全利告诉记者,企业2020年产值超3亿元,扶持带动建档立卡人口由930户2843人扩展到4687户14130人,占全县建档立卡人口总数的25%。

多年来,双合盛公司推广“订单种植+保价回收”发展模式,针对企业生产所需小豆、黄米等杂粮,企业、合作社、农户逐级签订产销协议,全县3万余农户实现产品卖得出、卖得好,户均增收达5000元。企业还对建档立卡户采取“保护价+上浮价(10%)”定向收购,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依靠双手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12月份,入股‘双合盛’的扶贫资金全部支出,形成物化资产3450.5万元,每年形成收益近300万元。由村集体按照‘全覆盖、差异化、动态调’原则,进行二次分配。2020年,双合盛资产收益项目收益分红覆盖4687户14130人,人均再增收200元。”张全利说,“借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春风,我们要持续助力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聚焦农业产业化,努力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福利。”

编辑:秦云

关键词:乡村振兴 产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