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双向发力的广西实践>大会发言>第一次大会发言

李茜玲:构建广西旅游大循环格局

2021年01月21日 21:5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构建广西旅游大循环格局

■ 李茜玲(代表民革广西区委)

1

国家能源集团广西电力有限公司一级业务总监、民革广西区委副主委(兼)李茜玲 覃文宇 摄

近年来,我区旅游产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由于产品和模式创新不足,在全国旅游发展大格局中相对弱势。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旅游业损失巨大。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疫情最重时,以桂林游、边境游等为代表的旅游业基本停摆。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系列针对性举措,推动旅游业尽快复苏。2020年前三季度,我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约4.13亿人次,恢复至同期水平60.9%,旅游总消费4601.9亿元,恢复至同期水平56.8%,成绩来之不易。

当前,国外疫情肆虐,本土疫情多点散发,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仍然会对我区旅游业造成影响。

为推进我区“十四五”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议:

关注新趋势,发现新需求。当前,我区旅游消费主要呈现五个方面趋势:一是周边游增多,长线游减少。二是自驾、小团游增长,跟团游减少。三是度假类产品消费增加,观光型消费减少。四是非传统热门目的地(特别是西部人口密集度低的地区)热度大幅提升。五是高端客群因为无法出境转向国内游,高端旅游需求较大。这说明对规范化、品质化、定制化要求更高,亲子、康养出游需求上升,教育类、文化类、科技类产品更受关注。必须积极应对因疫情、国际国内形势带来的旅游业态新趋势,特别是深入研究我区主体客源及其旅游消费新需求,精准施策。

发掘新增长点,培育大众旅游新业态。一是着力提升研学旅行产品质量。培育规范我区研学旅游市场,充分利用研学旅游资源以及科技馆、红色旅游、自然保护区、工厂和生态农业园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丰富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提升研学旅行的市场价值。二是加快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升级。深入挖掘农事体验、夜间游览、非遗传承、主题游学等产品开发。推动传统农家乐、农家菜、农产品向特色民宿、农家主题餐饮、乡村旅游文创产品转型,乡村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三是打造旅游景区IP。借助网红群体,利用短视频、综艺、影视等新媒体,培植网红景点、产品,让景区迅速进入大众视野并被熟知,提升商业价值。

升级新业态,打造品质化高端旅游产品。一是发展新定制旅游。整合资源,打造“随心飞+随心游+随心住”产品链。充分挖掘本地自然文化资源,注入研学旅行的理念,开发深度定制产品,如桂林可开发“跟着教授去探索喀斯特溶洞”“桂剧体验”“做个生态新农人”“禅文化与桂林”等特色旅游产品。二是发展新游学。新游学既要与研学旅行相区分,又要同传统游学有区别。针对不同人群精准开发游学产品,如面向老年人开发康养和老年大学游学产品、面向高端人群开发深度文化体验类游学产品、面向东盟客人开发自然文化游学类产品、依托高校资源积极开发面向海外的中华文化体验类产品等。三是发展新度假。提升地域特色元素,推广应用一站式服务休闲度假商业模式,如提供儿童乐园和宠物托管服务,开发符合国内消费者习惯的服务产品。

争取政策支持,加快免税市场布局。进一步完善免税产业布局,在重要口岸、旅游、商贸城市规划建设大型免税综合体或市内免税店。扩大即买即退试点,为机场、口岸免税店争取适用出境免税、进境免税和归国人员入境免税政策。

应用新科技,赋能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与科技、文化、教育融合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内容,积极应用旅游大数据,获得旅游人群画像、掌握消费习惯、评估旅游产品价值,进而做好市场细分,提供精细化产品服务,有的放矢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利用大数据、5G、全息技术、人工智能、新动能等技术,实现文旅景区数字化,给游客带来更多沉浸式体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