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宏观

今年民企痛点堵点难点怎么办

2021年01月22日 09:06  |  作者:庄聪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初步核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15986亿元,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而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根据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痛点、堵点、难点和企业家的一些所思所忧所盼,谈一些意见建议:

助企纾困政策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应延续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央出台了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为市场主体减负4.3万亿元以上(减税降费2.5万亿元,银行业让利1.5万亿元,物流降成本1300亿元,减免电费1100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出现“量增、面扩、价降”的趋势,5家大型银行增速达到40%的要求。助企纾困政策有效对冲了实体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压力,促进了经济的整体复苏与平稳运行。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和需求低迷,各个行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特别是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持续负增长;去年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显著扩大,亏损工业企业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0%左右,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5%以上;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和脆弱性更大,去年注销的小微企业数量创新高。应当说,经济复苏的力量依然来自超常规的纾困政策,且具有不稳定、不均衡、不确定特点。建议各有关部门按照“不急转弯”的要求,对纾困政策举措进行梳理,能够延续的要尽量延续,防止政策悬崖带来新风险。

继续推动各级政府为企业“松绑解套”

现在不少行政审批事项少了,到政府部门办事不用反复跑、来回跑了。但有些部门简政放权仍存在“明放暗不放”“虚放实不放”;有些部门互为前置,让审批形成“死循环”;有些地方“放而不松”,设置各种隐性约束。比如,有的以防风险为由“可批的不批”,有的碎片化管理造成重复审批,有的市场监管越位导致过度审批等。特别是投资项目审批中的环评、安评、消防等“各项评价”手续依然繁琐,相关材料的准备、修改、申报时间长。有的机构改革后,审批程序更加繁琐,如人防工程审批,过去仅需要住建局“盖章”,现在需要住建局和行政审批局两家“盖章”,“最多跑一次”变成了“再多跑一趟”。安徽省开展“在办理政务事项中,贵企业一般要跑几次才可办结”的调研时,32.6%的企业反映跑了2次,14.3%的企业反映跑了3~4次,还有3.2%的企业反映跑了5次以上。

切实解决第三方服务收费项目多费用高问题

现在行政性收费少了,但许多收费项目转移到第三方机构,出现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现象。比如,项目建设需要第三方机构出具安评、环评、职评等评估报告,另外还需要额外担负评审费、专家费等。如天津一家企业进行乙醇汽油配送中心改造花费1000万元,用于各种收费达152万多元,占到投资总额的15%。不少企业普遍反映在担保、审计、环评、公证、检测等中介收费项目繁多、收费不合理,认为目前第三方收费规范的只占25.5%。

开展商业承兑汇票专项治理活动

许多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滥用承兑汇票,成为大企业盘剥中小微企业的工具。如盐城市针对几十家小企业调查发现:一是任意扩大使用比例。大企业使用承兑汇票结算贷款的比例由过去的30%提升到90%,是原来的3倍以上,几乎取代了现金支付。二是任意延长支付时限。到期支付时限由过去的3个月有的延长到一年期,是原来的4倍。三是任意扩张使用范围。过去使用的承兑汇票一般是“银票”,现在多为以大企业自身信用为基础开具的“商票”,很难贴现、质押,缺乏流动性。目前,中小企业的毛利一般在10%~15%左右,但为了保证现金流持续,持承兑汇票向金融机构贴现的比例在85%~95%以上,相当于赚取的利润被承兑汇票以贴现利息的形式被吞没。建议开展商业承兑汇票专项治理活动,规范承兑汇票的使用,限制大型企业在结算款项时滥用承兑汇票。

(作者系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 

编辑:秦云

关键词:民营经济 民营企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