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商谈>委员访谈

让护理服务业在大健康产业中唱主角

2021年01月24日 16:34 | 作者:黄金雄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新冠肺炎病毒大流行背景下,护士职业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世界卫生组织还将2020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支持护士和助产士”,并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份“世界护理状况报告”。

过去,很多人认为护士的主要工作就是打针发药,工作缺乏独立性。但在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护士成为用得上、派得出、挺得住的中坚力量。护士不仅是初级卫生保健系统中的重要力量,在临床工作中履行着各种职能,更是在健康促进和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过目前从全球来看,仍然没有与全民健康覆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匹配的护士队伍。目前全球护士人数大约2000万,但如果不采取行动,到2030年仍然有460万的缺口。我国护士人数约占全球的1/4,大约每千人护士人数为3人,和日益增长的居民需求相比,还远远不足。加大护理队伍的培育是大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支撑与助力。

在我国,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的疾病负担,医养结合需要更多卫生资源的支撑。而在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等方面,护士显然承担着主要的工作。

2020年10月下旬,民政部发布了一组数据:“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老龄人数越多,对健康的需求、关注和迫切度越高,这也是健康产业飞速发展的一个原因。

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失智失能老人的关怀照护,另一部分是消费能力较强的“准老年”群体的高端健康护理需求。而这两方面的需求,都是现有的家政市场无法满足,或者说无能力满足的。

无论是城市社区的养老驿站,还是乡村的护理院,都存在专业护理人才大量缺乏的现状。对老年人的服务更多的还停留在餐饮、清洁、娱乐等方面,而对于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床旁护理、急救措施等方面的服务还远远不足。

当前,由慢病引起的疾病负担已经占到我国整个疾病负担的70%,慢病死亡占疾病死亡率的85%,但是这些慢病是可防、可控的。不少医院已开设针对常见病、慢性病的护理门诊。一些城市在家庭医生服务当中,已经开始让护士来充当健康管理师的角色,负责对签约居民分类管理,开展健康评估、健康干预计划制订、日常随访与健康指导等,通过干预不良行为,使患者早日实现自我管理。

为了减轻居民负担,国家医保局等相关部门推出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目前涉及此项制度试点的省区市已经达到28个,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不足起到有力支撑。按照国家卫健委的部署,各省市也正在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将互联网+护理与家庭医生签约、家庭病床、延续性护理等服务有机结合,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护理服务。

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护理专业已经被教育部、卫健委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为护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2018年,由国家卫健委、发改委等十一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投入护理服务业领域,扩大护理服务供给,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护理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护理人员的培训主要还是集中在医疗机构,各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与护理院校之间的合作,通过专病护士的培训,帮助护士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改变以前护士“万金油”的角色,促使护理工作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一些医院形成的“通科护理+专科护理”的培养模式,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最高境界。

社会力量也应加大资源投入,不断拓展护理服务领域,向社区和家庭延伸,从而有效提高康复护理、中医护理、老年护理、母婴护理、居家护理和安宁疗护等的服务能力,使得护士的工作既有专业技术的“内涵”,又具备健康需求的“外延”。这种做法一方面能够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促进慢病患者在基层首诊,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另一方面,也使得护士对自身的工作价值更加认同。

互联网平台的介入,护士多点执业政策的出台等,为护士的职业发展增加了新的出口。出院并不意味着护理的终止,在整个健康服务体系当中,患者将得到延续性的健康照护。大健康产业是一个更加复合、多元、广泛的产业,包含“健康管理、医疗医药、康复智能、养老养生”等全产业链,而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潮流,以健康和养老为关键突破口,将打造出竞争力更加强大的大健康现代经济体系。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常委,北京五洲妇儿医院总经理)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