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话说新经济>新科技

校企携手 共谱产业发展新篇章

2021年01月25日 14:4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深化产教融合是国家关于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重大决策部署,涉及教育、人才、产业等领域,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性设计。同时,推动产教融合,以产业带动教育,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适应行业经济发展需求的目标。

积极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

近年来,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力安防)积极落实国家针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指示精神,与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达成合作,在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门锁等领域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居民生活、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应用,加速推动城市生活新一代智能管理。

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院长蒋云院长表示,与王力安防进行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在数字化领域共同探究产品、技术和人才的发展,建立起一支更强大的队伍,双方共同致力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智能家居产业升级。

对于王力安防与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发展的经验探索,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吕群勇给予肯定。他指出,王力安防是创新驱动的先行者,是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创新结果一定很甜。在数字化时代,双方通过校企合作,将在门锁行业走出一条科学合理、具有市场广阔前景的路子。

的确,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可以解决好“创新动力从哪来”“创新科技成果到哪去”的问题,有助于解决传统产业人力供给过剩而新兴产业人才供给不足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在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智慧物流专业人才出现较为严重的供需不足。其实,物流教育已在我国经历了逾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期,为何物流人才紧缺至今仍难以解决?显然传统物流教育已存在供需异位的问题,与市场需求脱节。对此,提供数字物流基础设施、数字物流解决方案及服务的科技企业中储智运持续坚持产学研合作,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邀请高校专家把脉,对企业提质增效、将科技优势有效转化为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储智运创始人李敬泉指出,我国物流教育需要改革,高校物流课程的设计过于陈旧,与时代脱节,且过多侧重方法研究,与物流现场脱节。李敬泉认为,校企协同、深入推进产教融合,重新对物流教育进行定位是十分必要的。

职业教育赋能产教融合新发展

其实,近年来产教融合在我国虽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校企合作“一头热”的现象。究其原因,资金成本等因素导致企业的参与度受限。不过,在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有这样一所职业教育学校,不仅是教育扶贫的生动体现,也是产教融合在职教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示例。

据悉,这所学校就是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在2019年捐资3亿元在甘肃建设的全免费、纯慈善全日制民办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始终秉承国强公益基金会一直以来投身国家教育扶贫事业的社会责任担当精神,坚持教育扶贫的初心,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免除学杂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贯通培养为原则,以充分就业为导向,以培育特色谋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碧桂园立足于自身定位、市场需求和政策指导,在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并依托集团强大产业资源,全面全过程实施实践教学,在产业发展中革新课程,开创分阶段、由宽到专,逐渐聚焦专业人才岗位职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培养的“三段式”教学,精准培养基层一线的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围绕地产主业开展了一系列产教融合的探索。

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能,对接市场需求、更大规模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创业,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在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校长吴浩宏感触颇深。吴浩宏认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而企业作为接收人才的主体,应当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探索创新实训基地运营模式,积极开展产教深入融合的校企合作活动。

具体实践上,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建设“三平台、三基地”运营机制的构建,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标准共建平台,依靠校企资源及政府资金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研发培训基地、就业创业基地,以行业、产业链或区域为纽带,形成各方参与的联合办学体,创新现代校企合作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行业发生深刻变革,高校的专业群建设要紧跟市场步伐,高校科研与人才培养要以企业需求和市场化应用为导向,而企业也能借助高校的科研实力,更好地解决技术创新难题。接下来,期待校企双方通过完善产教融合合作机制,让产教融合落地“深耕”,释放出人才培养新动能,实现校企、产业共赢。

编辑:秦云

关键词:产教融合 王力安防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