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港澳传真 委员声音 交流交往 港澳人物 图说港澳

首页>港澳>委员声音

杨志红:女性也是脱贫生力军

2021年01月26日 08:48  |  作者:刘圆圆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捐赠

杨志红委员向中华女子学院捐款200万元支持女性教育

人民政协网1月26日电在国家脱贫攻坚的成绩单上,港澳同胞不曾缺席,港澳委员更是身先士卒。委员们走到基层,有过辛酸、有过感动,但更多的是看到贫困人群从一贫如洗到自力更生时的喜悦。

摆脱贫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笔款项,一次捐助就能彻底解决的。对症下药、帮助造血,才能让他们在奋斗中找到发展之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库总监杨志红的扶贫字典里,这句话最为突出。在她看来,脱贫攻坚从来不是捐捐钱、盖盖楼那么简单。消除贫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帮助他们从思想上摆脱贫穷思维,找到新的人生。

从30多年前,杨志红便开始参与到各种扶贫工作中,先后到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省份的贫困地区开展大量义务扶贫公益活动,总共捐款逾2000万元(人民币,下同)。在这个过程中,杨志红发现,与其简单地捐赠一笔款项或者派发物资,不如帮助当地找到合适的脱贫模式。“这也是我在捐建汶川‘红姐绣坊’时得到的体会。”

“我和汶川的缘分,始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杨志红说,当她第一次抵达灾区时,看到很多人的房屋与田地顷刻间化为乌有,全家人流离失所,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我意识到,当如何帮助他们走出痛苦、重建人生,才是更重要的扶贫工作。”

这种想法在杨志红第一次看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时,变得格外强烈。她不仅被当地妇女美妙绝伦的羌绣手艺深深震撼,更想到,灾区满目疮痍亟待重建,美轮美奂的羌绣急需传承。“如果支持当地妇女传承好羌绣,并通过市场化为当地群众带来经济效益,这种造血式的帮扶不是比输血式的捐款更有价值吗?”于是,杨志红立刻筹措资金,捐赠100万元用于当地妇女活动中心建设,并在当地妇联的牵头下,成立了“红姐绣坊”。秀坊通过请来老艺人,培训当地妇女学习羌绣技艺,并结合市场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就这样灾区一批妇女通过羌绣培训走上了就业之路。

“原本,羌绣主要用在鞋子和衣服上,后来她们开始用在皮包上。渐渐地,市场慢慢拓展开来,绣品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订单。”杨志红说,“如今,她们的产品早已不愁销路,这些心灵手巧的绣娘们,用自己的指尖刺绣出巧夺天工的羌绣艺术品,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缝纫出了自己美满富足的生活。”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但作为在家庭中扮演妻子、妈妈的女性,也是重要的群体。因此杨志红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特别是妇女儿童教育事业,是她参与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志红得知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定西漳县,那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极低。“即便是上得起学的孩子,每天也要背着干粮走二三十里山路到很远的地方读书。”杨志红现在说起仍是满腔辛酸。于是她几经周折联系到当地政府,并捐款20万元在县里最需要的光明村为孩子们就近盖起一所小学。“如今,当年入学的一些小朋友成了当地第一批大学生,部分人还回到家乡参与建设。”杨志红说,一个人有了知识、有了文化,才能看得更远、想得更多,从而反哺家庭和故土,帮助地方走出贫困。

在另一次参访中华女子学院的过程中,杨志红看到很多偏远地区的女学生穷得交不起学费,连中午饭都舍不得吃,当时她就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捐了出来。回到香港之后,杨志红又联系各方爱心人士先后募资了200万元,捐赠给中华女子学院,支援贫困女学生完成学业。

“女性是帮助一个家庭、一个地区脱贫的重要力量,把她们培养好了,她们才能更好地培养下一代。”杨志红说,现在,很多她曾经资助的女学生们已经毕业走入社会,看到她们有了丰富多彩的人生,成为家庭的收入支柱,她便觉得支持教育事业这份工作,应该一直做下去。


编辑:罗文

关键词:杨志 脱贫 女性 羌绣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