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动态

搞清教育“三件事” 为北京“十四五”教育发展建言

2021年01月27日 10:43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26日电(记者 杨岚)把握教育的根本,要搞清三件事: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民进、妇联、教育、医药卫生界别联组会上,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宁的总结发言,让在场委员频频点头。

当日,10位北京市政协委员围绕“加强美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多方面话题,发表真知灼见。“作为一线教师的代表,我更想聚焦一下基层的声音。”北京市政协委员金英华带来的一份调查问卷引起委员们的热议。

金英华委员调研发现,北京市中小学班主任任职呈现“四多两少”,即45岁以下和工作20年以下多,初中级职称者多,担任班主任年限15年以下者多,工作年限长且持续担任班主任年限长者少,高级及以上职称者少。她认为,提高育人质量,关键在于师资。应建立激活中小学班主任长效任职机制,在考核评价方面给予一定倾斜,适当增加津贴,并建立市区校三级班主任人才库,让优秀人才为年轻班主任提供培训。

“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是生命对生命的对话。”在芦咏莉委员看来,应更加重视教师职前培训,加强课程设计,注重老师的心灵培养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入职后定期对老师进行“回炉”培养,夯实育人基础。

此外,今年有众多委员关注到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朱敏委员注意到,由于青少年学生缺乏系统的生命教育,学校一线教师的心理培训不足,父母的科学养育观念不够,家校沟通的机制有待健全等原因,青少年自杀事件屡有发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

朱敏建议,由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防范青少年自杀屏障,建立健全教师心理辅导课程体系及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的资源库,加强心理健康环境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北京市的心理危机社会支持网络以及自杀干预的网络,针对高危个体,开展有针对性、及时的、早期的干预。

“现在中小学缺少生命意义和人生理想的教育,应该更多地听孩子们的心声。”佟新委员则认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核心在于让学生加入到讨论中,而不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记’的教学方法。”她建议,针对青春期孩子设置讨论式的生命教育课程。

在促进北京“十四五”教育发展方面,王润泽委员提出,优化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利用北京在政治学科、思政领域等的资源高地,利用互联网技术、云课堂,推出思政大讲堂,设计最优思政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国家民族意识;从本学科出发,因地制宜,制定优化人才培养措施流程和体系;改革人才评价体系,加强人才个性化培养。“此外,还应增加修正弹性,注意优化整合人才培养体系,防止出现各种人才培养体系名目过多,让学生无所适从现象发生。”王润泽说。

“北京’文化之都’建设要从美育开始,”苏丹委员建议,应充分发挥空间实体作用,发挥人才优势,让多元化的美育形式相互配合,使美育日常化,以相对具体的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作为抓手,促进美育发展。

毛颖梅委员则认为,还需要相应的机制建设规划北京市特殊教育,允许和保障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保证教育公平,促进首都教育内涵式发展。明确融合教育服务对象,明确融合教育责任主体,健全融合教育有关机制,进一步加强无障碍建设。

“我每年参加政协委员分组讨论,很多意见建议都为我们推动工作带来很多益处。”听完委员们的发言,王宁表示,“十四五”期间,北京教育将重点关注四方面问题,即落实党的育人方针,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结合首都发展加强人才建设,以及推进教育改革。他也希望,今后市政协委员能继续关注北京教育发展,并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编辑: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