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1年地方政协全会扫描>主席谈

破难点 补短板 强弱项

​——吉林市政协主席王德胜谈“两个薄弱”问题破解之道

2021年01月27日 23:11 | 作者:高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吉林1月27日电(本报记者 高峰)“两个薄弱”问题是制约市县政协提升工作质量的瓶颈,也是影响其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短板。2019年以来,吉林省吉林市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破难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为新时代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创造了条件、夯实了基础、增添了动力。

在1月24日召开的吉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本报记者就解决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的探索实践,专访了省政协常委、吉林市政协主席王德胜。

记者:请您谈一下吉林市政协系统“两个薄弱”问题,都有哪些具体表现?

王德胜:“两个薄弱”是指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两个薄弱”问题在吉林市政协系统,主要体现在“四个缺失”:协商平台缺失。基层搭建协商平台不够,乡镇(街道)、村(社区)基本没有政协履职的平台。协商制度缺失。基层协商主业不够突出,专题协商制度不够健全,民主协商不够经常规范。人员力量缺失。县(市、区)政协机关人员力量严重不足,专委会数量少,有的出现“一委一人”现象,有的区政协机关人员编制只有12—13名,且老同志偏多,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组织领导缺失。乡镇(街道)层面没有明确联系政协工作的领导,政协工作没有延伸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

记者:吉林市政协在破解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上,都有哪些具体实践和做法?

王德胜:一是搭建基层协商平台。去年上半年,我们大力推进政协委员联络站建设,搭建基层协商平台,实现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坚持条块结合,分层次、分领域、分界别,在全市建成委员联络站82个,构建了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委员联络站体系。省政协在全省推广了吉林市政协的经验做法。二是打造基层协商品牌。按照省政协“协商—搭台”“搭台—协商”总体思路,坚持“不建机构建机制、不建组织建平台”原则,全力推进市县两级协商平台建设。市政协在全省率先建立“双月协商”座谈会制度,组织开展召开了10次“双月协商”活动。市政协着力打造“吉事好商量”协商品牌,桦甸市、磐石市、舒兰市政协打造了“金城商量”“石话实说”“稻城之声”等各具特色的协商品牌。三是推行基层案例模式。推行“案例工作法”,用典型案例指导推动市县政协工作。总结形成一批丰富鲜活的协商案例,提高基层协商质量和效果。四是加强基层政协领导。全面落实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联系政协工作的规定,确保基层政协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

记者:通过不懈努力,全市政协系统解决“两个薄弱”问题,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王德胜:主要体现在“三个加强”:一是协商主责主业得到加强。着力构建以政协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议为重点,以双月协商座谈会和对口协商会、界别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为常态的“1+2+6+N”协商议政新格局,形成了协商议政“品牌”效应。二是基层政协活力得到加强。开展“协商在一线”活动100余次,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问题90余个,构建起政协参与基层治理的“江城模式”,推动了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三是人员机构编制得到加强。主动争取党委重视支持,实现内设机构、领导职数、机关编制“三个增加”。市政协在原有7个专委会基础上,新增2个专委会,新增行政编制12个;新增设1个事业单位,成立了市政协协商议政服务中心,增加了10个事业编制。目前,吉林市所属9个县(市、区)政协,均新增设了1个事业单位。市县两级政协共增加人员编制72名,有效弥补了政协机关人员力量薄弱问题,新进了一批年轻干部,政协系统活力明显增强。


编辑:贾元昌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