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委员声音

“三农”声音

2021年02月22日 15:09  |  作者:李霭君 何晓勇 青觉 莫荣 柴强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李霭君:统筹规划乡村振兴文化发展战略,科学编制乡村文化发展规划。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文化灵魂。在编制规划中注重保持乡村风土原貌体现差异化将每一个村落的独特个性和历史文化特点充分体现。按照“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原则推动多规合一在乡村落地实施。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

何晓勇:将战略目标从脱贫攻坚升级为乡村振兴,是稳固扩大脱贫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需要各方力量一以贯之持续用力。以“产业扶贫”成果推动“产业兴旺”,以“生态扶贫”成果推动“生态宜居”,以“党建扶贫”成果推动“治理有效”,以“扶贫扶志”成果推动“乡风文明”。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

青觉:我们不仅要从形式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设互嵌型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还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各民族跨界性、复杂性问题,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各民族按民族成分、宗教信仰抱团扎堆的问题。只有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就学就业,只有共建共享美好社区,引导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

莫荣:要关注青年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在改善需求、优化供给、强化服务,尤其是青年职业精神教育培训上下功夫,解决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问题。强化平等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等举措,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同时,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柴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耕地经营模式的改变、经济利益的驱动都将使粮食生产面临巨大挑战,如何通过宏观调控,在制度层面确保粮食播种比例不缩水,在管理层面保证种粮积极性不下降,在经营层面确保生产者的获益比重有提高,多措并举、特事特办,形成全社会粮食安全的整体观,长久的粮食安全格局才可能建成。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

朱晓进:为了让农村职业教育满足农村青年成长发展和回乡就业创业的需要,要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管理规划布局,靠政策引导,将涉“农”专业真正接地气,以满足地域性、地区性的乡村现代化发展需要;重构农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对接市场、对接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文化建设以及乡村治理等发展的人才需求;构建面向农村的招生就业制度,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好的新农村建设管理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霍学喜:数字农业时代会产生物联网环境下各种农业创新商业模式,使得农业物联网系统中大数据要素的巨大价值得到充分表现。由于农业的基础性和物联网的无界性,数字农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仅仅是基于农业单一产业的创新而是基于产业融合的创新,这些商业模式具有极高的渗透力和变革力,改变的不仅仅是农业产业而是整个社会领域的商业生态。然而,如何创新和发展物联网环境下数字农业商业模式,是政府和企业当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夏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加快构建现代种业创新体系,推动种业由粮食种业为主向粮经特种业同步发展、由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由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由产品种业向品牌种业转变,尽快实现品种更新换代。(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校长)

种康:先进的分子设计育种科技未应用到牧草育种。纵观世界各国和大型跨国公司,牧草分子设计育种工作尚未开展,我们应当借鉴“农作物”领先育种模式,抢占牧草分子育种先机,依据我国草牧业区域发展对不同牧草种类、立地条件的要求,前瞻性系统布局牧草育种创新工程。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

范社岭:加强传统村落普查、申报、认定工作,科学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建立专家审批巡查制度,加强实施规划的动态监控。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大力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耕地保护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发展壮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战略,组织参加农博会、农交会,提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

编辑:贾元昌

关键词:乡村 全国政协 政协委员 农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