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人物

因为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造成肢体一级残疾,刘立万再也无法站立,日常行走只能靠半匍匐着爬行,但面对生活,他和同样是残疾人的妻子,却凭着自己的双手与拼搏,造就了自己红红火火的生活。他说——

即使匍匐一生,也要向阳前行

2021年02月23日 15:28  |  作者:郭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刘立万说:“我们现在很知足,不仅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能给那么多人带来快乐、鼓励。”图为刘立万一家。

刘立万说:“我们现在很知足,不仅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能给那么多人带来快乐、鼓励。”图为刘立万一家。

等不是办法 干才有希望

春风渐暖,万物复苏,花儿争相斗艳。

大年初五一早,天刚蒙蒙亮,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大栗树乡乌木村的刘立万骑上三轮车,带着妻子陶国琼和孩子赶往自家地里。

因为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造成的肢体一级残疾,刘立万再也无法站立,日常行走只能靠爬行。别人只要1个小时的车程,刘立万需要花费5个小时才能到达,往往都是早早地出发,却中午才能到达田间下地干活。

夫妻俩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节奏,他们不紧不慢地下车,公路距离他们的菜地还有一段距离。因为身体残疾不能直立行走,刘立万需要半匍匐着摆好姿势,妻子陶国琼将肥料放到他的背上固定好,自己再背起一袋肥料,两人再一起走向田间。

在田间地头,刘立万夫妻二人总是格外显眼。别人站着干活,刘立万因为身体原因只能跪着种地;别人可以用锄头除草,夫妻二人却只能用手一点点拔,因此他们常常最早下地干活,最晚收工回家。但在他们那片地里,传出的欢声笑语总是最响亮的。

夫妻二人先撒下玉米种子,再为已经长出幼苗的果蔬施肥,年幼的儿子在旁帮忙锄草。看着满地绿油油的颜色,活蹦乱跳的孩子,夫妻二人劳作虽累却仍笑意盈盈,他们期盼着新一年的好收成。

刘立万一家曾是乌木无人不知的贫困户。父亲刘兴明为视力四级残疾,妻子陶国琼为肢体四级残疾。

如今,刘立万一家在十里八乡无人不知,却是因为他们的红火日子以及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是我们村里比较早脱贫的,夫妻俩肯吃苦,种地、养鸡都没问题,一直是很多贫困户的榜样。”乌木村村主任袁国建告诉记者。

“国家总是照顾我们,给我们补助保障生活。但我就是想靠着自己的努力,给家里人更好的生活,不能让他们和我一块吃苦。”刘立万说。

去年,刘立万和妻子种植了砂仁30亩,香蕉13亩,南瓜6亩,又养了20多只鸡鸭、鸽子和鹌鹑,此外还尝试着种植李子、刺梨,再加上今年刚刚种下的玉米和西瓜,一家人的好日子被他们牢牢握在了手中。

春节前,马关县人民政府送来600元慰问金。因为去年收入不错,刘立万夫妇二人为孩子置办了新衣服。“我小时候日子很苦,没穿过新衣服,所以最大的愿望就是家人开心。”刘立万说。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这句话曾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刘立万的微信签名,也是他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从小,刘立万双腿不能行走,但他很少怨天尤人。“因为有记忆起身体就是这样,村里人也都习惯了,没有人会停下来盯着我看。”刘立万说。马关县残联负责人介绍说,这么多年来,刘立万从未开口要过救济,有人曾劝他申请一辆轮椅,他却说自己能爬着走,那些东西留给更需要的人。

多年的爬行,手上的伤痕和老茧见证着刘立万40年的艰难人生路。“我从小就不想成为一家人的拖累。长大后更希望让父母过上好生活。”刘立万说。

“原来见过别人电焊,我就想学这个赚点钱。”成年后,刘立万设立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没有人教他怎样做,刘立万就成了邻村电焊店的“常客”。“就在旁边看别人怎么做,回家以后自己就有样学样。”那段时间,刘立万原本粗糙的双手又多了许多处烫伤。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立万的手艺很快就传遍了村里,村民们有什么需要焊接的东西都来找他。不久后,他还获得了文山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名。“那时候都不富裕,有时候我们去电焊他都不要钱,后来立万还开了个小卖部,也总是给人赊账。”村民袁开阳回忆道。

电焊店客源有限,又常常不要熟人钱,养活家人有些困难。刘立万又七拼八凑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骑着三轮车到集市,卖起了杂货、蔬菜。

勤劳的人总会被生活眷顾。虽然身患残疾,但老实本分、勤劳奋斗的刘立万仍吸引了邻村陶国琼的注意。不久后,二人的婚姻在村里传为佳话。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妻子陶国琼也是个勤劳本分的人,她和丈夫一样,坚信不等不靠才有好生活。

但对于这对残疾人夫妇,即使是种地,也有着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别人干一天的农活,夫妻两人往往需要三天的时间来完成。由于刘立万的身体残疾,田地中要背要抬的农活,只能依靠妻子陶国琼独立完成。

“有一次,因为去地里的路坑坑洼洼,一不小心三轮车就翻了,当时周围也没有其他人,我们费了半天劲才将车子扶起来。”那时候,陶国琼正怀着孕。

每当看到瘦小的妻子扛起几乎和自己重量相当的农作物时,刘立万心中总是万分愧疚,这愧疚也化作了激励刘立万奋勇向前、脱贫致富的动力……

“日子越来越好,为什么不快乐呢?”

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刘立万和陶国琼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短视频平台博主。

这个账号是妻子陶国琼开通的,内容主要是记录一家人的生活,目前已有10余万粉丝数。观看量最多的一条视频,有40余万点赞,2万多条网友留言。

“虽然每天有干不完的活挺累的,但其实我也很开心,就希望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陶国琼笑着说。

2017年大栗树乡政府统一施工,对刘立万家的房屋进行了加固改造,刘立万一家终于住上了遮风避雨、安全稳固的房子。“村干部总是来给我们讲扶贫政策,鼓励我们多尝试些种类。”他和妻子商量向政府申请了5万元小额信贷,在村里农场种植了30亩砂仁。大栗树乡乌木村委会还为陶国琼安排了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陶国琼所负责的卫生区域,一直都是村中最干净整洁的一段。

陶国琼家里的新房子、种植的农产品、保洁员的工作、丈夫对自己力所能及的疼爱、孩子的成长过程……只要陶国琼觉得好玩的、正能量的内容都成了她的视频素材。

“只要有我老公在,我什么都不怕。”记者看到,在一段短视频中,刘立万正在做饭,陶国琼有些腼腆,脸上泛起幸福的红晕,边拍视频边配着解说:“不管多晚,他都会在地里陪着,回来给我和孩子做饭,这就是幸福吧,跟他在一起我干什么都有信心。”

“身残志不残,让人尊敬!”“看到这样的家庭都这么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向贫穷低头,不向命运认输!”“真心好男人,绝版残疾坚强好夫妻!1万个赞!”……这些网友的留言和点赞,让夫妻二人又惊又喜。

“我也没有想到会引来这么多网友关注,可能是我们身处困境,但依然笑对生活吧。我现在就想把我们的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日子越来越好,为什么不快乐呢?”陶国琼说,如今夫妻二人劳作一天结束后的乐趣就是读读网友留言。“他们的鼓励让我们对生活更有信心了。”

这两年,刘立万也变得更忙了,他常会被邀请到各个村为残疾人“讲课”,而课的内容就是他自己的故事。“很多残疾人顾虑比较多。我希望通过我的经历告诉他们,要坚持坚持再坚持,不能随便受点挫折就不做了。”

乡里还几次邀请刘立万为干部职工及驻村工作队员“讲课”,这让刘立万紧张了好一阵。“他们读书多,怕讲不好。”为此,他还在妻子面前演练了许多遍。

“我们就是希望用这种苦干实干的精神,来鼓舞更多党员干部。”大栗树乡党政办工作人员何锦华说,刘立万通过讲故事、交朋友的方式带动了一批贫困残疾人自立自强、脱贫致富,很多党员干部也被他的经历感动落泪。

“我们现在很知足,不仅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能给那么多人带来快乐、鼓励。”谈及未来,刘立万笑着说:“我想让妻子孩子穿得更暖,吃得更好。”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刘立万 小儿麻痹 残疾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