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用好“生态经” 铺就“绿富美”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掠影

2021年02月26日 16:07  |  作者:孙眉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森林覆盖率达57.75%,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以上,全区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一幅山清水秀、江山如画的画卷,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大地徐徐展开。

好雨知时节,“雨水”过后,万物复苏,绿色是七星关区最亮眼的底色。

“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优美生态中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近日,七星关区委副书记、区长胡敬斌在调研污染防治工作和环保项目建设时强调。

近年来,七星关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生态底线,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努力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生态美 产业兴 百姓富


“十三五”以来,七星关区始终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保护修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共同体。

拱拢坪是国家4A级景区,面积1718公顷,森林覆盖率95%以上,林海壮阔,森林类型多样,景观绚丽多彩,有“避暑胜地、森林氧吧”之美誉。这里有贵州省首批省级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是一家集医疗、养老、养生、康复、度假等于一体的大型养老机构。

“空气很清新,夏天的时候,很多省外的退休老人都会到这里来康养,一是避暑,二是养生。”杨家湾镇工作人员杨靖介绍说,因为景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娱乐的好去处。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杨家湾镇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当地百姓增收。

“周驿茶场有500亩茶叶基地,2020年我的产量在4万斤左右,我们在开林村又发展种植了5000亩的茶叶新基地,今年计划产量达到10万斤,效益很可观。”七星奢府茶叶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周礼信介绍,每年开春就要开始准备采茶工作,根据采茶的时间,来评定茶叶的级别,最好的是明前茶,茶叶颗粒饱满,价格也最为昂贵。

近年来,杨家湾镇充分利用政策红利,积极谋划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结合近几年来的退耕还林、国储林项目等政策,种植了6000余亩茶叶、4000余亩刺梨、6000余亩李子、6000余亩樱桃、1000余亩猕猴桃等绿色产业。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产业一方面能够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为镇里不能外出务工的零散劳动力提供了务工的平台,另一方面将带来更多的生态效益,也体现了杨家湾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文明思想的决心。”杨家湾镇副镇长陈虎说,守护生态美,赢得百姓富,宜居宜业的杨家湾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杨家湾镇的特色林果产业是七星关区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缩影,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走进放珠镇播乐沟村,到处一片忙碌景象,在种满刺梨的山坡上,村民们用力挥动着锄头,施肥、锄草,为今年的刺梨丰收做准备。

“枝条有交叉的要把它修掉,有病虫害的剪掉。”在放珠镇播乐沟村刺梨基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场,区林业局驻放珠镇哩东村第一书记戴勇正细心地给村民们讲解如何对刺梨整形修枝、除草回土、施放有机肥、病虫害防治和管护,并一一解答了大家在管护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

自农村产业革命“冲锋号”吹响以来,放珠镇聚焦产业革命“八要素”,共种植刺梨2万余亩,并以刺梨为主导产业,建起了毕节鑫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刺梨加工厂。

一包包刺梨干、一罐罐刺梨汁、一杯杯刺梨酒陈列在展柜上,实现了刺梨深加工从“深”到“精”的转变,把金刺梨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以播乐沟村为核心的6000亩示范点,在剪枝管护、成熟采摘和今后加工生产线建成后,最少可解决300人就业,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每亩有500元流转费,群众在基地务工还有务工收入。”毕节鑫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路旭介绍,2020年4月,毕节鑫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放珠镇建成运营,公司业务主要包括种植养殖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劳务输出等。公司采取“公司+村社一体合作+农户”运营模式,由该镇播乐沟村、白泥村、哩东村、法桥社区、放珠社区等5个村社一体合作社共同组建成立公司董事会,按照“共同谋划、共同建设、共同享受”的理念开展工作。

“2020年,全镇采摘了300吨左右的刺梨果,已经全部用于生产,大家把心放肚子里,放心去管、去种,种出多少我们就收多少。”放珠镇党委书记张金春对村民们说。

刺梨加工厂建起来了,销路不用愁,解决了老百姓最担心的问题,通过手把手做给村民看,解释给他们听,让村民们信心倍增。

据张金春介绍,公司将发挥合作社在全镇产业结构调整运转中枢机构的作用,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要求,加快刺梨产业市场拓展步伐,推动刺梨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刺梨大健康产业,让刺梨产得出、销得好。同时,在刺梨经营、管护中优先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巩固脱贫成效,既守住了绿水青山,也让贫困群众有了收入。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刺梨,虽摸起来扎人,但吃起来养人,种起来富人,既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价值。”张金春说,在农村产业革命中,放珠镇精准选择刺梨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之一,强化技术服务、产业培训,有效保障产业健康发展,让“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

  

让荒山变绿地 让青山出经济


橙满园社区,位于七星关区清水铺镇,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赤水镇隔河相望。

橙满园社区地处赤水河畔,山高谷深,耕地坡度平均在25度以上。以前,村民以种传统农作物为主,但只能望天吃饭。

“天下三日泥石滚,天干三日无收成。”2004年以前,这里叫南关村,这里的人也把它叫作‘难关村’,村民们居住在半山之中,出门难,吃水难,吃粮难,南关村人无不渴望改变现状。

20世纪60年代,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派农技人员到南关村开展实地调研,根据这里的海拔、土壤、气候等因素,建议村民们发展种植柑橘和橙子。

“当时村民们在海拔900米以下的地方种植柑橘,海拔900米以上的地方种植其他经果林,同时在山顶修建水库,引水下山。”村支书张安福介绍,2004年南关村正式更名为橙满园村后,又于2018年更名为橙满园社区,过去的“难关”也不复存在。

曾经的荒山坡变成了果园,给昔日沉睡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建成了这片寄托全村村民脱贫致富梦想的果园。

近年来,橙满园社区为了让来旅游的人一年四季有果吃,春夏两季有花看,橙满园村还辅助种了桃、李、梨等水果,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令人流连忘返,还引进了生长周期不同的脐橙、夏橙、血橙、锦橙、红美人、温州蜜橘、椪柑等近10个品种,确保一年四季都能挂果,村民都有果可卖,有钱可赚。

目前,橙满园社区种植7500亩经果林,其中柑橘类3500亩,2020年产果1200万公斤,产值达4000余万元,全村3792人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50%的农户有了小轿车。

曾经的荒山变“金山”,这里成了橙满园村的“绿色银行”。随着危房改造的不断完善,通村通组路的修通,不仅人居生态环境实现了历史性好转,群众也实现了脱贫增收,橙满园也变成了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

出门见景,开窗见绿。近年来,七星关区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农特产品加工、绿色生态食品加工、特色农旅商品加工,推行农林结合,大力发展林果、林禽、林菌等林下经济和林特产业,把山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丰收”。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刺梨 产业 生态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