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双向发力的天津实践>住津全国政协委员风采

以创新动力解锁农民主体新活力

——孙太利委员谈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高效健康发展

2021年03月04日 19:08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天津3月4日电(记者张原)“乡村作为多类资源汇聚的财富空间,是带动投资、拉动内需、实现国内大循环的主要阵地。作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环节,乡村振兴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生长于乡村的孙太利委员一年来在天津、河北等地乡村开展多维度调研,他提出,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但距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振兴发展目标,还存在发展定位缺位、生产链条不长、产品质量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导入基础不牢、农民收益分配不平衡等亟待解决的难题。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无论是保障粮食供给还是实现产业兴旺,都离不开人力与人才这个最活跃的资源要素。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人,是决定乡村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孙太利认为,必须以赋能农民为核心,以创新动力解锁农民主体新活力,才能真正打开乡村财富大门,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优化顶层设计十分重要,要精准组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培育高质高效发展环境。”在孙太利看来,激活农村传统本土企业活力,激发农民创新创业,才能实现创造更多新的优质市场主体。如加大农产品科研、装备制造、基础设施、互联网新兴技术等专项基金投入赋能,强化资金分类运用,补齐产业短板,助推突破关键性技术“卡脖子”环节;在不同行业领域建设乡村振兴研究院,通过研发链、种植链、资本连、产业链、供应链、销售链、价值链的闭环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孙太利建议加强农民主体性权利保障,确保惠农政策真正实现转化与应用。他提出,各级政府要强化落地调研,多维度听取农户对政策的落地反馈与诉求,优化政策扶持与农民长效增收效果挂钩机制,确保农民在收入、技能、社会网络、公共支持等方面实现均等化服务;健全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等造成农民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补偿救济机制,强化传统农村经营体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机制建设,为农民为主导的新型经营体提供赋能生长的空间。

“标准化引领,助力农产品安全提质增效十分关键”。孙太利认为,要与时俱进对标农产品国际先进标准进行提质创新,实现高质量成果领先应用。他告诉记者,强化服务标准化要以数字化服务为遵循,全方位建立并优化农产品田间档案,真正实现农产品可溯源。他本人从事农业项目的经验证明,相关部门要督促农产品从新品种选育试验,到播种、收获、加工整理、包装上市等真正落实遵守国家最高标准。他建议打造农村品牌效应,政府根据乡村文化特色科学分类指导,确保各类农村经营主体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有效化,引导其在规模、环境、装备、产品质量等方面形成科学、合理的标准,实现产业差异化、产品品牌化,让高附加值农村品牌走向世界。

“产品高标准,但要以低门槛准入标准,建立村民价值自信。以高低门槛有机融合,调动农民创新创业积极性。”孙太利针对缓解人才难题提出建议:以立体思维健全乡村振兴发展平台,分类成立科技、产业、金融等咨询模块和远程互动直播培训模块等,发挥国家级农业人才库作用。将智力资源与人才载体适度分离,将对人才的聘用转变为对智力资源的直接使用,以共享模式为农村赋能。

他认为,要发挥人才创新引导作用,促进技能转化,激发技能财富。可通过专业人才引导村民“旧技能”与“新生活”重新构建,突破传统技能固有的应用边界,在实践中增强智慧,真正落实智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提高产业造血能力。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