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古玩交易市场合法性问题 让文物流通在阳光下

全国政协委员王勇:支持陕西建设国家级文物公开交易市场

2021年03月07日 23:53| 作者:张佳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张佳琪)“我国文物流通领域和民间文物收藏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文物流通市场供求矛盾凸出,假货赝品大量充斥一级市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王勇通过提案呼吁,支持陕西建设国家级文物公开交易市场,促进文物收藏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1

从拍卖市场数据来看,我国文物艺术品年交易额基本稳定在300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而其中文物类的成交数量和成交金额占据达到90%以上。“这说明文物收藏群体已经不再小众。”王勇说。

不过,王勇在调研中发现,文物交易活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文物收藏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首要问题在于文物流通市场供求矛盾凸出。由于国内文物长期以来市场供给严重不足,假货赝品大量充斥一级市场,真品文物成为市场稀缺资源。而大量沉淀于基层博物馆的出土文物,其中相当比例的文物重叠率高,且学术价值有限,既不能被充分展示,又不能进入文物流通市场,只能闲置在博物馆保护条件有限的库房内,面临老化损毁的风险。

与此同时,我国民间收藏传统由来已久。但根据目前的法律法规,大量民间收藏文物没有合法身份,处于“灰色空间”。

而大众常见的古玩交易市场,身份也“十分尴尬”。据文物保护法规定,我国实行文物经营许可制度,合法的文物交易主体只有文物商店和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的拍卖企业。

“备受群众喜爱的古玩交易市场没有合法地位,两个主体已明显滞后于我国文物市场发展的需要。”王勇说。

该如何“破局”盘活馆藏文物资源,激发民间文物潜力,让文物顺畅流通在阳光之下?王勇建议,考虑到陕西文物资源存量丰富、品类众多,文物监管体系完备,经营主体相对成熟,可“以点带面”,在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支持陕西创新建设国家级文物公开交易市场,探索出经验后“推而广之”,最终构建起国家现代化文物交易市场体系。

王勇还建议,根据现有馆藏文物分级的基础,可将重叠性高、学术价值有限的文物设置为“可流通文物级别”,允许文博单位将可流通文物投放到文物交易市场上。

“全程落实文物流通登记交易制度。”王勇表示,文物流通登记交易制度重在对通过真伪鉴定的文物和相关主体进行信息登记。经过大数据技术支持的“中国被盗文物数据库”“禁止交易文物指导性目录”筛查后,合法文物可入市并进行交易。

“给民间收藏的文物发‘身份证’,会吸引很多民间文物走出‘灰色地带’,激发民间文物市场潜力。”王勇说。

王勇最后建议,着力培育新型市场主体,解决好古玩交易市场的合法性问题,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将其纳入文物市场经营主体中来。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