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福利保障界界别协商会聚焦:

多层次、多支柱助力“老有所养”

2021年03月08日 14:25| 作者:凌振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电 3月7日下午三时,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推动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界别协商会在鸿府大厦二层会议室举行。会议现场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34位社会和福利保障界委员齐聚一堂,围绕一个主题协商议政、交流思想、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副主席汪永清出席了这次界别协商会。

“这次界别协商会主题选得好,正契合我们社会福利保障界委员关注的重要议题。”曾经担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常委于革胜主持会议如是说。

目前,我国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委员们认为,应切实贯彻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我认为可从四个方面推进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发展。”莫荣委员首先发言。“尽快出台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方案;健全适合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人员劳动用工特点的参保缴费政策和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完善税收优惠制度、提高年金基金长期投资收益率等措施,提高企业和职工参加企业年金的积极性;加快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逐步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

孙力斌委员也关注企业年金制度的完善。他建议,应降低企业社保缴费率,提高企业年金纳税的税前列支比例,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形成“依靠年金改善老年生活”;同时,要扩大投资范围,增加与资本市场互动;健全年金相关法律规范和市场化投资监管管理体系。

于革胜委员对此深有同感。他指出,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过度依赖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二、三支柱很薄弱。建议适当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交费年限;调整养老金体系结构,建立普惠性企业年金制度;尽快出台统一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实施方案,搭建统一的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促进规范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

王均金委员建言,应提倡更多符合资质的民营资本参与设立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加快第三支柱发展。鼓励产品创新,在坚持审慎监管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养老产品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曹晖委员也提出要开创养老保障体系的多元格局,将政策性保障与商业性运作结合起来,创造政府掌舵、社会共襄、个人自选的养老保障新模式。

王培安委员提出了涉老保险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问题。他认为,应通过制度创新,加快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制度建设,将其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一项制度支撑,推动涉老保险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

黄改荣委员则建议,针对不同人群需求不断开辟新的险种;大力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科学设计购买规则,让群众在年轻时就可以购买,在老年面临失能失智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一定保障。

益西达瓦委员从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出发,建议顶层设计上把农村养老服务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各级财政投入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比例的硬性规定;呼吁加强队伍建设,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从业人员培训、培育社会组织、发展志愿者队伍上下工夫。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44%,在养老保险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突出。

在张海迪委员看来,残疾人养老保险目前尚有差距。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适时提高参保残疾人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将参保扶助政策逐步覆盖到三、四级残疾人;进一步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中残疾人的参保政策,充分保障残疾人的权益。

王琼委员关注着力构建大养老体系。她建议鼓励生育,在相关立法和政策上纳入生育包容理念,更尊重家庭的生育决策和生育状态的多样性。

界别协商会现场还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他们仔细听着委员们一个个的发言,认真做着记录,并不时地与委员作真诚的互动交流,对建议建言做当场回应。

沟通交流、遇事商量、凝聚共识。近几年,全国政协全体会议期间举办界别协商会议,让委员们聚焦议题、建言资政、畅所欲言、协商议政,已逐渐形成制度,受到界别委员欢迎。(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原驻会副主任)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