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双向发力的天津实践>住津全国政协委员风采

黎昌晋、刘红光委员建言

增加天津市生态建设空间

2021年03月09日 14:0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李宁馨 实习记者魏天权)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生态协同发展,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加强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建设绿色森林屏障,如何更好加强天津生态建设?住津全国政协委员黎昌晋、刘红光日前联名提出提案,建议适度增加天津市生态建设空间,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黎昌晋、刘红光介绍,通过近三年的建设,天津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已经初步显现规模性生态效益,构建了贯穿天津南北的生态廊道,进一步连通了天津市北部盘山——于桥水库生态建设保护区、中部七里海——大黄堡生态湿地保护区、南部团泊洼——北大港生态湿地保护区,南部生态保护区向西延伸联通雄安新区、北部和中部生态保护区向北延伸联通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京津冀环首都生态屏障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黎昌晋、刘红光在调研中发现,北京、上海已经结合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增加了生态用地,适度核减了农业用地,天津自古为首都之“卫城”,作为环首都东南部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天津生态用地占比偏低、森林覆盖率排名靠后,需进一步拓展生态建设空间。天津决定加强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对于维护京津冀区域生态系统安全稳定、沟通海河流域湿地系统,形成完整的环首都生态屏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更好落实天津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生态功能定位,实现海河下游地区‘1+4’湿地保护区的南北贯通,打通京津冀东南部平原地区生态廊道。”黎昌晋、刘红光建议,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将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中间地带绿色生态屏障项目纳入国家层面生态战略;将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中间地带内不适宜耕种的耕地纳入生态退耕范围,跳出耕地保护考核范围,在本轮国土空间规划下达控制性指标时适度核减天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耕地保有量;同时,支持天津探索建立农业生产空间与生态涵养空间复合利用试点,在国土空间的规划、利用、管控、统计等各方面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国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有效增加生态用地指标国土空间占比。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