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黄璐琦:

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03月10日 08:44| 作者: 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3月10日北京电(记者 刘喜梅)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看来,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中药材产业大有可为。

给出这样的判断和建议,是因为在脱贫攻坚战中,黄璐琦院士团队已经在中药材产业扶贫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

“把脉”中药材资源,力推“造血式”产业扶贫

“造血式”扶贫才是真脱贫。

多年之前,调研“把脉”我国的中药材资源状况时,黄璐琦院士团队就发现,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地区与贫困地区呈现高度重合的特点,多数贫困地区中药资源禀赋较高。“这就说明,我们可以把贫困地区的中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进一步考察我们发现,除了具备资源优势,中药材产业扶贫还有另外两个突出优势,一是激活贫困户的主体意识,强化脱贫发展内生动力;二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药资源永续利用。”据此,黄璐琦团队总结形成了“政府组织+专家技术支撑+特色中药资源+企业带动+贫困户参与”的中药材产业扶贫模式,以贫困户参与产业链为抓手,推动产业持续增值收益,形成了联动共赢的局面。

数据显示,2019年初,全国约有44%的贫困县开展了中药材种植,规模达2130万亩,年产值近700亿元,共带动贫困人口222万人,占当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40%。部分地区中药产业成了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如在甘肃省的75个贫困县中,有43个县将中药材种植作为脱贫增收项目或主导产业,覆盖1300多个贫困村,主产区中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这其中,不少贫困县市的中药材种植都得到了黄璐琦团队的指导和支持。

打通关键环节,构筑技术保障

技术瓶颈是中药材产业扶贫面临的最大瓶颈。

走遍31个省市区500多个中药资源丰富的县区后,黄璐琦团队才突破了技术瓶颈,彻底解决了贫困地区“种什么”“如何种”“如何卖”的三大难题。

针对品种选择难题,黄璐琦介绍,其团队对全国832个贫困县中药材产业扶贫情况开展基线调查,发布了774个贫困县的生态适宜种植中药材目录,出版了《中国中药区划》,促进了中药材向最佳生产区域集中。此外,其团队还通过整理324种不同品种、栽培与野生品种、药用种及其近缘种的种质资源情况,制定了150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规范,构建了我国首个中药材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平台,向全国137家单位提供种子,实现了种质资源实物共享。

“种植中药材,农民最缺的就是技术。”为此,黄璐琦组织中药、农业领域的184位专家,图文并茂编制了涵盖100种常用中药材的《中药材生产适宜技术》、《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药材精准扶贫技术》丛书,为药农的药材种植带来切实指导。团队还紧急协助编制了《2020年全国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南》,这是国家农业部门首次发布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南,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中药材的有序生产。

“寻找市场是农民最苦恼的问题。”对此,黄璐琦牵头编研发布157种道地药材团体标准、225种中药材商品规格标准,以规范和服务中药材的市场流通。他还积极推进中药生产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种植基地和生产车间,建立扶贫的长效机制。如针对五寨县,推动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成立山西华邈药业有限公司,并开工建设五寨县中药材产业园,实现了该县中药材加工企业零的突破。

坚持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巩固脱贫攻坚伟大成果

“巩固脱贫攻坚伟大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道地药材的生态种植依然是重要抓手。”黄璐琦介绍,这也是其团队多年开展产业扶贫的重要经验。

民间素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的说法。道地药材为何优质?针对大众疑问,黄璐琦团队研究提出了道地药材形成的“逆境效应、特化基因型、独特的化学特征”三个形成理论,提出道地药材的形成是受环境胁迫和栽培措施改变因素的影响。这为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为了能用最通俗的语言,让农民迅速掌握生态种植的关键环节,2018年,黄璐琦团队发布了中药生态农业“四不宣言”:不向农田抢地,不与草虫为敌,不惧山高林密,不负山青水绿。与此同时,团队构建了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和技术评估体系,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立项了200个团体标准,总结了100多套生态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并在陕西宁陕、山西五寨等30余个贫困县区开展示范应用,成果显著。

“比如半夏与玉米和大豆间作,半夏较单作增产40%以上,平均每亩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苍术-玉米间套作生态种植模式净收益是农田种植的3倍,平均年收益高达5225元。”黄璐琦介绍。

黄璐琦团队还坚持每月通过网络平台给农民授课,把科学种植的理念输送给一线农民。他们组织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团队开展培训700余场(次),线上和线下培训人员257余万人(次),在全国推广示范生态种植技术200余万亩,生动实践了“两山”理论。因此,其团队入选2020年农业农村部产业技术扶贫优秀团队。

“这些经验,为我们应用中药产业接续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信心和支撑。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尤其是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还需解决一些中药材产业问题,如道地药材布局有待落实、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有待完善、中药材优质优价模式有待形成、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仍需加强等。”经过调研和思索,黄璐琦建议,解决这些问题,应在稳定现有产业发展规模基础上,落实道地药材布局,形成优质优价机制;提升生产效率,增加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抵抗风险的能力。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