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见证,都是幸福

2021年03月11日 09:11| 作者:口述/蔡黄玲玲 整理/记者 李寅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来北京参加两会前不久,看到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的新闻。那一刻,我非常激动。或许有人会问,我们生活在香港,对内地特别是广大农村的脱贫攻坚,会有什么切身体会呢?其实,非常多的港澳同胞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脱贫攻坚战中热情参与、倾力奉献,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寄托了他们对国家深深的情感。

比如,我特别尊重的一位大姐邓杨咏勇曼女士,她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多少年来,她常常奔波在内地寻找需要资助的项目,把数以千万计的善款投到内地的教育事业中。仅我知道的,至少有15余所大学有她出资建的教学楼或者设立的奖学金。她希望通过资助教育来富裕我们的国家,托起民族的未来。

在香港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看不得同胞的疾苦,扶贫脚步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

你知道太行山区有一个赞皇县吗?过去是国家级贫困县。前几年,我曾去过那里,走进一个困难户家庭。那个家庭只有父亲带着四个小孩生活,孩子们衣着破旧,有时候连饭也吃不饱。我真是无比心酸。当时身上也没有带很多现金,我都拿出来了,希望能给孩子们先改善一下生活。但是我想,4个小孩更大的问题应该是读书。还有村子里更多的孩子,在保障他们生活的同时,如何为他们接受教育解除后顾之忧呢?

听当地干部介绍,旁边有所小学,但条件非常简陋。我当即决定,为他们重建学校、改善设施,这样可以惠及更多的孩子。

令我感动的是,有了新学校后,这些孩子陆陆续续给我写了很多信,有的喊我“玲玲阿姨”,有的喊我“玲玲奶奶”,很是可爱。慈善和感恩,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都是一家人,彼此温暖着。

我更高兴的是,2019年,赞皇“摘帽”了。我知道,这是必然的。当时在赞皇县,我看到当地干部干劲儿十足,头脑灵活、信心满满,为老百姓的脱贫致富不辞辛苦地奋斗着。当时我不禁感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国家没有干不好的工作。

我先生老家在福建晋江梧林,是一个传统的闽南村庄。当年因为贫困,那里的人都漂洋过海去闯荡。我先生家几代都是菲律宾华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去晋江农村夫家过春节,我被当地农村的贫困场景震惊——有吃不饱的,外地还有来逃荒乞讨的。而且,当地非常守旧,农村媳妇都不能上桌吃饭。贫困落后是我对老家的最初印象。

之后,我每年都会回去,为村子里做点事儿,或组织姐妹们搞些工作;或修路、捐资,给老人孩子发放年金。后来,我和先生给当地提建议,将这个明朝落成的古村落开发旅游,特别是让那些具有侨乡特色的“洋楼”发挥作用。令人开心的是,现在梧林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如今再回去,异地安置的村民都住到崭新的楼房里,哪里还有贫困的痕迹?整个晋江都成为成功走向富裕的典型!

我参与的扶贫工作是极少的,但见证了太多翻天覆地的奇迹。我为这样的见证而感到幸福!

(蔡黄玲玲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妇女协会主席)

编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