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加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

2021年03月12日 17:26|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秦云)2021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接续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注入文化元素,丰富和提升乡村品质与内涵,让乡村更加具有魅力,因此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3月9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栏目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舒小峰共话美丽乡村文化建设。

11111

“乡村文化遗产是不可多得的文物资源”

“在我国广大农村,实际上散布着为数众多的地上地下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舒小峰在节目中表示,乡村文化遗产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包袱,而是非常珍贵的不可复制、不可多得的文物资源。

舒小峰委员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广大农村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点状的历史文化遗存、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存在连片的古代城市遗迹。“这些历史遗存需要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给予重点保护。” 舒小峰委员表示,做好农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全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留住乡愁的重要内容。他建议,一方面要盘活现有乡村文化资源存量,可以建设乡村博物馆,将留存的生活生产工具等陈列进去,让后人了解祖辈的昨天,并且传承优良的乡村民约民俗。另一方面要做大增量,鼓励更多的艺术家助力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丰富乡村老百姓精神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一直在努力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2020年,许鸿飞雕塑艺术百村展走进了11个不同地区的村庄,为农村地区的老百姓带去了雕塑文化盛宴。

微信图片_20210312173648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

据许鸿飞委员介绍,走入田间地头的雕塑作品非常受老百姓欢迎,几乎每次都会被要求延长展览时间。“这是因为展出作品的风格比较生活化,作品整体塑造的形象也比较幽默、接地气,容易形成亲近感。二是这样的展出形式互动性较强,改变了看雕塑一定要去美术馆的印象,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采风调研的过程中,许鸿飞委员发现东乡刺绣非常有特点,但这些刺绣作品只是用在一些日常的小物件上。于是,他以东乡刺绣为主题创作了一件名为“东乡绣娘”的雕塑作品。除此之外,他还将东乡刺绣融入到时装设计中,通过与著名时装设计师合作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舞台,邀请东乡绣娘身着带有刺绣元素的时装走秀,打响了东乡绣娘的知名度。

“乡村给艺术家提供了很多创作空间。” 许鸿飞委员透露,他在乡村采风过程中创作了很多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乡村生活,“希望有更多的艺术家走进乡村,记录乡村。”

“产艺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许鸿飞委员在《委员会客厅》节目中分享了这样一则故事。在雕塑艺术百村展进行时,工作人员发现村子里的茶叶非常好,但是苦于包装简陋又缺乏品牌推广而鲜为人知,于是许鸿飞委员邀请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设计了精美的包装,茶叶也因此畅销了起来。

微信图片_20210312173637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舒小峰

为此,许鸿飞委员今年提交了《送艺下乡贡献文化力量,产艺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乡村经济形态各具特色,对借助文艺宣传增强影响力的需求十分旺盛。” 在许鸿飞委员看来,未来可以加强乡村产业与艺术的融合,促进不同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他呼吁,要积极打造“艺术+互联网”“艺术+科技”“艺术+文创”等跨界融合的新型乡村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培育乡村文化原创力,让本土特色“走出去”。

此外,IP打造对经济、文化、社会的拓展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乡村产业与知名艺术IP结合,让城市的先进理念“走进来”,让乡村资源 “走出去”,通过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拉动市场需求,逐步构建乡村文创产业生态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许鸿飞委员还提出,要通过艺术品创作反映乡村建设的变化,向更多的人展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推进乡村振兴,要传承好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这对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丽江古城、乌镇、凤凰古镇等一大批传统村落已成为时下热门的旅游胜地,让无数人不远万里前往体验古村落生活。舒小峰委员认为,保持好村落原始风貌有助于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但民众有关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认识到古民居古村落的无限价值,还要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努力做好保护工作。

“愿更多年轻人参与乡村建设”

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人。但在我国广大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在部分偏远地区,大量年轻人流向了城市。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在许鸿飞委员走访的很多村子里,年轻人外流较普遍。他建议,制定鼓励文创艺术人才下乡落户、各类人才下乡创业创新的政策和机制,落实人才下乡配套实施细则,让艺术家、文创人从城市走向乡村,建立“引进来、留下来、传出去”的乡村人才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此举有助于解决文创艺术人才一直以来集中城市而乡村匮乏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与城市相比而言,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尚不完善。“在一些传统村落,配套了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供文化服务,还引进文艺演出团体进驻到村落当中,为村民和游客演出,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舒小峰委员看来,须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建设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互联网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据舒小峰委员介绍,去年疫情期间推出的云演出、云展览,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很多展览。他建议借助互联网的方式推出文艺作品,提供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服务,丰富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涵。


编辑: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