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与历史对话探访重庆多功城的三个谜题

2021年03月22日 09:28  |  作者:陈鑫 刘亚铃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与历史对话探访重庆多功城的三个谜题

    图为多功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 陈鑫 摄

中新网重庆3月19日电 在城市一隅,沿着石径一路往上,道路两旁树木丛生,直到古老城门完全呈现在眼前……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一座与重庆合川钓鱼城同时期的古城池——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翠云街道的多功城遗址,了解其“身世”之谜。

多功,意为功劳多著。多功城是与合川钓鱼城同一时期修建的南宋抗击蒙古大军的古城池之一,遗址占地约1万平方米,虎踞嘉陵江西岸,距离重庆合川钓鱼城遗址大约50公里。近年来,随着重庆市相关考古工作成果相继公示、两江新区考古工作屡获新突破,多功城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视野,引起外界关注。

“宋代”还是“明清”?——多功城的年代之谜

为了解多功城确切建造年代,记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得知,目前最早记载“多功城”名字的史籍为明代曹学佺所著《蜀中名胜记》,书中提到“又三十里为多功城,宋末筑,有寺名多功寺,门垣犹存。”然而曹学佺生长的年代距南宋末年已超过300年,并不能作为准确依据。

图为多功城西城门内部结构,城墙厚逾3米。 陈鑫 摄

图为多功城西城门内部结构,城墙厚逾3米。 陈鑫 摄

其余像明清之交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清代雍正本《四川通志》,尽管都提到多功城始建于南宋淳熙六年,为宋末重臣朱禩孙所筑,但距宋末更为久远,难以取证。

图为多功城西门旁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 刘亚铃 摄

图为多功城西门旁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 刘亚铃 摄

2018年初,重庆市地下文物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公布2017年重庆市六大重要考古发现,其中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所于2017年4月至8月间,发掘出比现有明清城墙时间更早的夯土城墙,经对照验证,与重庆其他地区发现的宋代城墙建筑工艺接近,结合出土文物和文献资料,证明多功城始建于宋代,是蒙宋战争时期南宋四川地区山地滨江防御体系中的一座古城池。

“要塞”还是“前哨”?——多功城的功能之谜

据史料记载,多功城有东、西二门,城中有翠云寺,寺外有天池,池水常年不涸。

在城内的考古现场,记者看到,地面建筑墙体基址布局已经基本清理完成,文物被封锁在警示线内,开旷的工地上仍有不少工作人员在施工。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党支部副书记、副院长方刚介绍,2020年8月以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所对多功城遗址内城进行进一步考古发掘,初步查明翠云寺寺庙建筑基址的分布范围、堆积状况、时代延革,目前正在进行城内重要节点的解剖试掘工作。

图为多功城内被挂上“古树名木保护牌”的百年黄葛树,其下隐约可见远处楼宇。 刘亚铃 摄

图为多功城内被挂上“古树名木保护牌”的百年黄葛树,其下隐约可见远处楼宇。 刘亚铃 摄

“翠云山山顶平旷,三面是陡壁,一面是缓坡,多功城随着山势而建,居高临下,视野广阔,从战争角度看,它的功能更多是提供前线观察和物资输送。”方刚介绍,天池是由特殊地质构造形成的池塘,池水受地壳挤压作用源源不断涌出,为城中军民提供生活用水,翠云山顶土地平整,可以满足生产囤积需要,多功城城墙坚厚稳固,三面临崖,易于防守,便于观察。此前多功城遗址内还曾发现采石场遗迹,结合西城门外旧有的石板路,一定程度上能够证明原江北县与钓鱼城之间存在古道,这表明多功城不仅是防御重庆的重要前哨,也是拱卫钓鱼城后方的可靠屏障。

从“古城”到“考古遗址”——多功城的前路之谜

据了解,多功城自建成以来,经历了蒙宋战争,也曾见证明朝末年名将曾英击破张献忠部将刘文秀之战,抗日战争时期,多功城又成为原江北县中学女中部的校舍。

图为翠云山与多功城。翠云街道供图

图为翠云山与多功城。翠云街道供图

2000年以来,重庆市稳步推进多功城遗址考古与保护工作,多功城遗址先后被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第一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2017年4月至8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遗址开展了主动性考古工作,本次工作通过考古勘探、测绘记录及发掘验证,获取了多功城遗址全面详实的信息资料,为川渝两地古代山城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素材。2020年8月多功城遗址项目进行全面考古,该项工作开展至今,已发掘出由宋至明清时代包括碑刻、礌石、陶瓷等在内的各类文物,为研究多功城时代沿革和古代战争史提供宝贵资料。

记者还从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官方网站了解到,2019年12月,由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两江分院承担的《两江新区翠云多功城片区控规修改—城市设计专章》提到,将以“生态优先、深掘文化、减量提质、完善服务”为核心理念规划建设多功城片区。作为长江文化遗脉,多功城这位历经近800年风霜的历史见证者,将以新的姿态,见证这片土地上的发展变化。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重庆 文物 考古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