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金融服务进化论

——政府工作报告金融部分一字之改背后有故事

2021年03月23日 09:41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6-1(209130)-20210323092645

贾宁 摄

“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原话,也是分量很重的一句话。在以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句话是这样说的——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

对于本分,政府工作报告做了“注脚”。

“完善金融机构考核、评价和尽职免责制度”,说白了,遇到该扶持的企业,要敢贷能贷,工作人员不怕找后账;

“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业界将其理解为,金融机构要充分理解这些主体的贷款需求是怎样的短、小、频、急,这4个字被总结出来很多年了,但还需要入脑入心,变成行动;

“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强化公司治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以及“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简而言之,金融活水要多渠道汇合,“子弹”攒得越多越好。

这样看,金融守本分,在有所不为的同时,更要有所为。

一字之差

几乎在第一时间,全国政协委员,中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奚国华掂量出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字之差的分量。他用了“进化”两个字,来形容由本质到本分的变化。

“一字之变,凸显了金融机构的使命与担当。”奚国华这样说。

2020年,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累计设立了1.8万亿元的低息专项再贷款和再贴现资金,对7.3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发放了4万亿元小微企业无抵押信用贷款,为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了2.3万亿元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上述政策措施为3200多万户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时给予融资支持,融资利率和费用率也实现了显著下降。

硬硬的数据告诉我们,中国金融业的勤奋程度应当获得点赞。

但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同样任重道远。

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的话说,“十四五”期间,从人民银行的角度看,至少有3件事要做——建立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发展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完善现代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具体说来,还要做好另外几件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方面,重点是要以强化公司治理为核心,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小微、民营企业发展;通过消除歧视、降低门槛,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使各类市场主体能够以可负担的成本获得参与金融活动的公平机会;为适应新发展格局,我们要继续推动境内外各类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而用奚国华的话说,金融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率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融资难的问题,在科技创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上反映尤为突出。

那些痛点

科技创新企业代表未来,它们的融资还会难吗?

“结合其他国家的金融实践,我们的短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发展起步晚和制度不成熟,中国直接融资占比特别是股权融资占比明显偏低,这导致了目前大批优质本土公司由美元基金主导投资,且选择在海外上市;另一方面,与直接融资相比,信贷支持的阶段偏后、办理时间较长、放贷期限较短、贷款利率偏高,其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创新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奚国华认为,这件事挺难。

要提升金融助推科技创新能力,奚国华有几条具体建议。

比如,扩大VC/PE资金来源,吸纳更多长线投资者:一是用好用活各地方的政府创业引导基金和成果转化基金;二是鼓励大型国有企业继续积极出资参与优质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在考核机制上提高容错度和考核期限;三是鼓励险资、信托、养老金等长线资金继续提高权益投资比重。

同时,伴随注册制改革逐步深化,VC/PE的退出机制更加通畅,这将倒逼机构“投早投小”,利于早期发现优质标的。建议证监会继续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市场化监管思路,加快推行全市场注册制,保持制度的连续性,稳定市场各方预期,进一步提升股权融资的市场化水平。

比如,鼓励本土一流投行做优做强,为科技创新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一是应适度扩大杠杆水平,放大资本中介机构自有资金的效能,产生规模化效果;二是加快从通道型投行向产业投行转变,在严守风险底线的基础上,用产业思维推动企业资本运作;三是以法律责任和声誉机制促使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当好市场的“看门人”。

再比如,重点围绕知识产权融资等方面打造金融创新体系,不断创新融资方式。科技创新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高风险、高成长等特点,融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知识产权评估难、质押难、处置难。建议率先针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进行质押,积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类贷款规模。

数字使命

科技赋能金融,确实能走得更远。

事实上,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小微企业这两个大类上,我们身边也不乏案例。

在重庆巫山县曲尺乡,当地农户大多种植脆李或柑橘,微众银行通过微粒贷金融扶贫项目支持建设了龙洞水果交易市场。当地一位果农表示,交易市场成立后,水果更方便运送出去,也让他们更快地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发挥自身金融科技的优势,融合产业协同发展,变输血为造血,实现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为贫困人口发展产业摆脱贫困助力,这是“互联网+金融”探索出的扶贫新路。截至2020年9月底,微众银行的微粒贷金融扶贫项目已正式落地全国41个贫困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31个),项目总计为贫困地区贡献增值税税额13.24亿元,有效支持了当地脱贫攻坚。

“相比城市,广大农村的金融供给矛盾更加突出,解决供给不足问题,除了中央和地方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不断创新服务之外,带有互联网基因、具有创新精神与普惠金融决心的数字银行,任务更重。银行业的传统模式和定位,使得广大民众和小微企业被置于服务的末端甚至边缘,很多需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这是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的思考,也是他和团队们正在着力解决的问题。

数字银行做得好,银行数字化转型既是必然趋势,更要快马加鞭。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特别提出,在农村金融领域,利用数字化手段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确实还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要应对来自大型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在农村金融领域的竞争,农村中小银行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不得不说,线上化是农村中小银行无法越过的进程,因为客户和员工都在往线上聚集。而由于自身资金、技术、场景实力较弱,开放共创,选取合适的合作伙伴,是农村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式。”结合李南青谈及的案例,曾刚显然不希望农村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这件事上“土里刨食”,最佳方案是搭上顺风车。

“两者最核心的合作,是通过信息共享、渠道互换、平台互通等方式与外部各类机构共同搭建多样化的涉农应用场景,建立生产、供销、金融的闭环。”在曾刚看来,这件事做好了,不仅“三农”受益,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也会受益。

那些期待

快一点,再快一点!市场主体认为,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只要能切实改善融资环境,企业就能缓口气、歇歇脚。

“当前,实体经济特别是基础工业产业成本偏高,导致利润缩减,这不仅会削弱中低端产业的竞争力,而且会妨碍我国高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还增大了资本‘脱实向虚’风险。新形势下,要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我觉得首先应当把实体经济成本降下来,使实体企业有更大发展空间、对资本有更大吸引力。因此,要着力降低企业各类成本,降低实体企业税费、要素成本、融资成本和环保改造成本等,进一步减轻实体企业负担,提振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每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多蒙德实业集团董事长石磊只要有时间接受采访,就一定会谈到企业融资的问题。在他看来,虽然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但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很多企业仍处于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的境地。

“特别是重资产型实体产业,由于投资大,运转成本高,一旦出现贷款逾期或担保等风险时,金融机构会立即‘断血’,然后起诉,企业就官司缠身,被各级法院查封资产、冻结账户,法定代表人被限制乘坐飞机、高铁等,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商务活动,甚至会使优质实体企业也被无辜拖垮。”为此,石磊建议,各级政府、法院和金融机构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一限了之、一冻了之、一查了之”,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想方设法保护好合规合法的企业,帮助其渡过难关;打击、清算那些不讲诚信、恶意逃废债务的不良企业。

与此同时,石磊期待,地方政府能加速推动对企业账款的清欠工作。“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对企业的资金周转、正常运行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建议政府开展专项清欠行动,尽快解决拖欠账款问题;或者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企业缓口气,以便轻装上阵,继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石磊这样说。  

编辑:秦云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 金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