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让中小企业在“双循环”中乘风破浪

2021年04月02日 16:06  |  作者:王金晶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小微企业又将如何立足本土走向国际,在3月25日召开的2021社会影响力峰会上,与会嘉宾对此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

加强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合作

中国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在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看来,“双循环”为未来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条件,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在其中也会获得新的机遇。

中小企业面临的渠道不畅的问题,对跨国公司来说不是问题,因为跨国公司在全球都有分销渠道,在中国也有很好的渠道合作伙伴,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他如果想进一步去扩大分销渠道,只要加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就迎刃而解;对于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跨国公司也可以提供充分的帮助,因为跨国公司社会影响力非常大,而且很多跨国公司的征信评级也比较高,与金融机构会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因此跨国公司利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可以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帮助它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当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恢复性增长的通道,赵萍就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赵萍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针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对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了解国际规则,能够提供更多的数据指南等相关的产品,从而使中小企业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同时在构建多双边合作机制的时候,要更多向中小企业倾斜,比如,在签订自贸协定当中,设立中小企业专章;举办一些会议论坛展览,为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的合作去搭建合作的平台;对于像跨境电商这种新型的贸易模式和新的业态,要加大推进的力度,使中小企业能够借助科技的翅膀,更好地去拓展了海外市场。

赵萍建议跨国公司和大型的领军企业发挥好供应链“链主”的作用,能够把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整合到一起。“如果能够在空间聚集形成特色的产业集群,效果就会更好。”大型跨国公司可以带领中小企业通过产业内的分工,使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新的订单。

赵萍还提到对于中小企业自身来说,虽然小,但是也要加强对国际市场和国际规则的研究,去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更好地运用国际通行规则,也要注重和大型跨国公司在供应链方面的衔接,也要注重研究像跨境电商这种新业态新模式,从而通过更加高效便捷的渠道出海,获得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和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秘书长单立坡:

发挥商协会的引导作用

商协会如何推动中小企业在双循环中获得发展,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秘书长单立坡提出,助力中小企业的发展要发挥好大企业的作用。他认为,大企业和它产业链上中小企业不完全是一个竞争博弈关系。现在的供应链金融、工业互联网等,为大企业去带动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手段。在这些方面,商协会可以发挥作用,去促进产业链上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引擎。单立坡表示,中国经济近20年来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很多中小企业都抓住了这个机遇。现在是新一轮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帮助中小企业加快应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去促进自身发展,是大企业、商协会、政府机构的共同命题。

单立坡认为绿色发展也是中小企业需要特别关注的趋势。他表示,我国政府对于碳达峰碳中和提出了明确的路线图、时间表。商协会要努力向中小企业提供先进的、成本比较低的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实现绿色发展。

此外,单立坡还提出要加强中小企业的国际合作,来提升了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他表示,中小企业不仅在国内要充分地整合资源,也要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市场上去整合资源,这就需要发挥商协会的作用,发挥服务机构的作用。“其实在所有的双、多边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下,中小企业都是一个重要的合作方向,比如APEC合作领域中,中小企业是一个重点的领域和方向,在这里边我们也可以开展很多的工作。”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王勇:

区别产业定位考虑政策应对

新结构经济学把产业分成5大类型,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王勇表示,对于中小微企业,也应该按照不同的产业类型来考虑如何应对。

王勇介绍说,第一类是追赶型产业,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微企业所处的产业都属于追赶型的;第二类是领先型产业;第三类是转阵型的产业,比如很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现在很多地方劳动成本上去了,在中国不再具有比较优势,这类产业中的小微企业就要考虑到一方面怎么样向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国内的地区或者向国际的一些地区转移,另一方面怎么样向微笑曲线两端走,把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做好;第四类是换道超车型的产业,比如,在5G及其相关领域。第五类产业是战略型产业,比如涉及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的产业。

在中国这5大类的产业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点上它的构成是不一样的。王勇表示,不同产业中的中小微企业需要区别对待。

王勇举例,比如说工业企业,它的TFP(全要素生产率)的1/3主要是来源于进入和退出,2/3才是已有企业的TFP的上升。这其中进入、退出最频繁的就是中小微企业,所以政策制定需要考虑怎么样能够帮助更好、更多的企业进入。“需要把进入和退出打通。”

此外,王勇还提到,在不同的产业链中的大中小微企业的标准不一样,一般来说工业企业的年营收要超过4亿元人民币才是大企业;但是如果从事农牧副渔业,年营收2亿元以上的就是大企业,这也就意味着某个行业中的中型企业已经可能是相当另外行业里面一个大型企业了。新结构经济学强调是应该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政策。

另外,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我们前面有更加发达、创新能力更高的国家,但我们后面还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王勇认为,在这样的宏观格局下面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要按照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地区,按照它所承担的职责来考虑不同的政策应对。

链接:

首届社会影响力峰会关注中小微企业发展

本报讯(记者 刘艳)中国美国商会于3月25日在北京举办首届社会影响力峰会。本次峰会标志着商会2020年社会影响力计划顺利落下帷幕。本次峰会还见证了社会影响力报告的发布。

在为期6个月的时间中,社会影响力计划成功搭建了政府、中外企业、国际组织等多方专家参与的开放性平台,针对因新冠肺炎疫情而突显的两大议题:中国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公共卫生的改革,共同探讨可执行、有效、可持续的创新解决方案。

社会影响力计划认识到,中小微企业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其发展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而当下则面临着缺乏融资渠道;未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以加速增长;进入海外市场三个方面的挑战。基于此,社会影响力计划提出应对的三点建议:

建议对中小微企业建立更加包容的金融体系。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将中小微企业的信用度制度化,从而减少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此增加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部门的贷款意愿。

建议政府通过加强对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营造有利的商业环境。同时,不仅从政府层面发力,中小微企业更需要通过广发合作来提供更加务实的解决方案。政府具体可以通过鼓励小范围试点来进行试错,打磨出最佳实践方式,进而催生更大的项目和更广泛的制度推广。

建议加强政府在促进中小微企业“走出去”的主导地位,利用跨国公司与中小微企业之间的现有业务关系来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协调。这就需要政府充分重视政策改革、强化执法机制、同时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以更好促进中小微企业创新,真正帮助其做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中小企业 双循环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