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永远记住你>要闻

大漠里的精神高地——清明时节探访东风革命烈士陵园

2021年04月04日 07:21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酒泉4月3日电题:大漠里的精神高地——清明时节探访东风革命烈士陵园

李国利、奉青玲

4月3日清晨,天还没亮,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的管理员王万明就开始打扫陵园卫生、擦拭烈士墓碑。

日复一日。这是他13年来每天起床后必做的第一件事。

王万明守护的这座陵园,位于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里面整齐排列着一个特殊的军阵——从元帅、将军到普通的官兵、科技工作者,有760多位为祖国航天事业献出生命的人在这里长眠。

清明时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织500名航天科技工作者、东风中小学师生等,在这里举行祭扫活动,缅怀英烈,追思英雄。记者也一同走进这个航天人的精神高地。

走进陵园,由张爱萍上将题写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八个大字格外醒目。几米之外,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碑座下,安放着聂荣臻元帅的骨灰。聂帅身后,一座座墓碑排列成无言军阵,如同整装待发的将士,令人肃然起敬。

20世纪50年代末,为了建设我国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靶场,全国各地的科技人员千里赴大漠,潜心搞试验,奠定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基石。他们中,有的人却永远地留在了大漠之中。

2019年清明节前夕,来自山东海阳年过花甲的原铁道兵第10师烈士辛洪明的儿子辛文超,经过无数波折,终于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父亲。父子俩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第一次“见面”,深深刺痛了在场每一个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998年7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高级工程师谢秀玉在病床上完成了最后一项课题。肺癌手术后,她把同事叫到病床前交代:“资料都在这个包里,你们拿去用吧。”同事们完成了她最后的成果,谢秀玉那加了黑框的名字被郑重地署在最前面。

在谢秀玉的墓碑前,年轻的工程师李俭说:“她倾力攻关的科研精神值得我永远学习。”

为了搜索导弹残骸倒在戈壁的战士李再林,牺牲时年仅21岁;为了抢救战友和试验设备牺牲在熊熊烈火之中的火箭燃料加注手王来,牺牲时年仅18岁……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的760多位烈士,平均年龄不足27岁。

陵园里还有一排特殊的墓碑,上面只有“烈士之墓”四个字。这9座无名烈士墓,代表着9名铁道兵。1958年,他们在建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铁路时牺牲在距离这里200多公里的下河清乡,但他们的名字已经无从查找。

青山肃立,松柏无声。

烈士们献身祖国航天事业的精神深深感染着王万明,也让这个下海经过商、做过个体老板的普通老百姓一直在这里守护了13年——打扫陵园卫生、擦拭烈士墓碑,逢年过节为烈士们献花祭酒。

“他们为国家为航天做了那么大的贡献,我敬佩他们。我能做的就是让陵园亮堂干净,让烈士们有一个舒服的‘家’。”王万明说。

陵园南侧数公里之外,是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2021年上半年,我国计划发射空间站核心舱,而后接续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

祭扫活动一结束,飞船调度员孙青林和同事们便立即投入到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任务准备中。

“今年面临的任务密度前所未有,我们将把从先烈们身上汲取的力量,汇聚成每个人的细心信心,通力合作,造炬成阳。”孙青林说。

几个月后,神舟十二号飞船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上太空,这座大漠陵园也将又一次见证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