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要论

全国政协委员凌振国:

数字中国建设必须强调以人为核心

2021年04月10日 09:38  |  作者:凌振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96

随着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在日常活动中向线上加速转移和对于经济复苏作用的与日俱增,数字化制造、数字化平台、数字化就业、数字化贸易、数字化消费、数字化医疗等,正迅猛渗透并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各领域各时段。一个“人人贡献数据,人人享受数据”的崭新的数字经济社会新时代将源源不断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造巨大数据红利,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数字经济与生活的建设者、参与者、贡献者和维护者。这里,能否一如既往地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决定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正确方向,也决定着能否将数字红利转变为实实在在提高保障改善民生福利水平的关键。

一、 坚持以人为核心,高度重视加强数据产权制度建设,把强化平台企业数据安全责任落到实处。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最新指示要求,在“加强数据产权制度建设,强化平台企业数据安全责任”上狠下功夫抓落实。这对于推动平台经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服务,加速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对于支持消费领域平台企业挖掘市场潜力,增加向人民群众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加强平台各市场主体权益保护,有利于督促平台企业承担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等责任,有利于维护好用户数据权益及隐私权,从而,进一步明确平台企业劳动保护责任。建议有关部门加紧组织研究落实,加快健全利于服务广大百姓的平台经济法律法规,及时建立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抓紧弥补规则空白和漏洞短板。相信,只要坚持以人为本抓整改、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就能促使平台经济更好地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技术和产业变革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加速演进,从而更有利于贯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社会新发展格局各环节,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治理的智能化、全域化、个性化、精细化、人性化水平,促成业已存在的、凸显的一些平台企业忽视以人为本、以民为要和发展不规范、存在潜在风险以及发展不充分、监管体制不适应等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数字化创新改革,推动数字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这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和对数字化改革创新的高要求,很具体很实在,很切合数字化建设和发展实际,应推动落实落地落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时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我体会,这是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部署。作为政协委员,应围绕党和政府的号召与决策的有效落实发挥应有作用,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一系列改革创新的决策部署转为履职建言的自觉行动,用心用情思考。要为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建言,推进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进而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全方位数字化发展,推动国家和区域、城市和乡村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有明显提升。这要作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让人民从数字中国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要聚焦从整体上推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治理能力的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建言,把数字化改革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深刻把握一体化、全方位、制度重塑、数字赋能的特征,助力营造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红利的良好数字生态。要紧扣构建系统配套、近期和远期相衔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数字化创新改革工作体系,自觉运用系统观念,找准利民便民益民惠民的工作发力点和努力方向。要聚焦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重点工作,比如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要求,抓紧搭建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引擎的四梁八柱,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好更高更实更稳的就业机会;要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旅、交通等领域,推动使全体人民得到更好的智慧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构筑数字政府和数字生活工作体系及新愿景等。对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而言,也应加快搭建有利于工作人员优质高效办公的数字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建立责任清单、时间表、路线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三、 发展数字经济要彰显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和数字中国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治堵、数字治城、数字治疫,发挥数字在交通、文旅、卫健等系统治理作用。我体会,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治堵、治城、治疫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老百姓,体现的是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和数字中国,强调的是系统治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对此,我们要围绕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建言,推动将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治理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推动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发生基础性、全局性和根本性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构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现代化需求,给人民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谈及数字经济如何体现以人为核心、以民为本,我不得不又想起了这样一件事。2020年10月14日,在中国联通举行的一次政协委员线下数字经济为主题的调研现场座谈会,在各位委员及专家发言结束时,主持人问还有谁发言时,有一位委员举手说,我就讲一句话,就是数字经济要以民为本。他举了两位看似70岁左右老人节日坐火车回老家,坐的都是上铺的例子。此后,这位委员的这段话被记者刊登在10月20日报纸的综合报道中。说来也巧,今年3月12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一则报道,标题为“老人坐火车优先下铺体现服务温度”。文章的第一段内容写的是:“据报道,铁路12306对网络售票系统进行了优化调整,在票量充足的情况下,能自动识别60岁以上的老年旅客并优先安排下铺。如果是多人同行一份订单,系统也会自动分配相邻座位。”看到这,许许多多的人都为之感动点赞,这真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呵!12306的这项暖心服务一经推出,网友给予一致好评。这听起来似乎就是一张适老的下铺票,其实不仅如此,这中间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治理思想,车票、老人、铺位、交通、旅行等,还体现了安全发展、社会和谐、减少矛盾纠纷。因为,看上去是推出“老人坐火车优先下铺”,对老人是一种保护,也能避免因为老人睡上铺发生意外引发与铁路部门的纠纷,这对铁路部门更好尽到自身责任,归根到底还是在履行自己保护所有旅客生命财产安全、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的责任,是在尽到自己的本分。这就是以人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的作用,就是以民为本的大数据的魅力!

其实,这种体现民本思想和系统治理的做法无所不在、无时不有,问题是发展数字经济、做大数据的目的是什么,不管是工业大数据,还是农业大数据,或是交通大数据、文旅大数据,不论什么大数据,只要牢固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能体现系统治理的,数字产业化也好,产业数字化也罢,数字化经济发展必定是一片光明前景,必定会充满生机与希望。

所以,要让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更好地在服务改善民生,尤其是在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中发挥作用,比如对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服务产品能强化适老化设计,“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如某公司设计的孝心卡为老年人增加了三种功能,有利于助力老人、残疾人使用智能设备、融入数字生活,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为实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的目标要求而努力。要强化对不可再生的关键数据采集、存储和使用的严格分类分级监管和规范,时刻警惕数据泄露造成的社会风险,尤其是对涉及公民个人生物特征、医疗健康信息等敏感数据,更应加强有效管控,确保绝对安全可靠。

四、 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数字化发展,确保大数据真实性、客观性、精准性、科学性。贯彻落实“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要求,必须要在坚持确保大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精准性、科学性上下功夫。

一是确保大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要坚持用真实的、客观的、正确的、精准的大数据及时赋能经济发展实践,对党和政府、对部门、单位科学决策、正确判断、科技研发都是有益的,否则,将是十分有害的。

二是确保数字不造假、不编造,重要数据及时定期更新。数据可以被人为编造、造假,被人为制造、编造的假数据,如果被用来说话,产生的负能量将是破坏性的。

三是提高对数据的认知能力水平。数据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认识能力水平密切相关,与社会发展中人们认识的科学发展水平有关,呈现出明显的生产与科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那种一味追求点击率、博眼球的大数据未必是好数据。

四是做数据不能跟风、随波逐流。数据受到舆论导向性、煽动性、鼓动性制约,具有一定的一时的跟风性、随波性,霎时间里数字数据甚至成为天文数字,但这个数字数据是万万不可用来作决策参考、不能用作判断事物对错和真伪的,因为这样的数字不会有半点真理性可言。人们当警惕而防止或避免被这种假的不可靠数据所蒙蔽欺诈。

五是坚持数据、数字阳光道。当下,面对纷繁无数的大数据学说与应用,应提高警惕,擦亮眼睛,把大数据的开发、应有、发展不断指引在正规、阳光大道上前进,切不能偏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大方向,不能偏离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发展、安全发展的大方向,就是说要强化党建引领和科学理论指导,走精准大数据的阳光道,不走虚假数字的独木桥。

五、 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党管原则,不唯数字、不唯数据,把握好数字的“根”和数据的“魂”。要加快数据转型,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与经济社会特别是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用好数字、数据,把数字、数据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正确判断的重要依据、重要参考。但决不能唯数字、唯数据是从,不能盲目迷信数字、数据,不能死背数字、硬等数据,好像没有数字、大数据就不能吃饭睡觉出行一样,一句话,好像离了数字、数据就似乎一事无成、寸步难行,被数字、数据束缚手脚、牵着鼻子走。要做数字、大数据的主人,通过科技创新研发,主宰数字、运用数据,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为民造福。要学会和提高运用数字和大数据的能力水平,善于驾驭大数据而不是被捆绑,更不能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数字和大数据就不担当作为,成为懒政怠政的借口。在时代发展了的今天,面对数字、大数据用途之广,可以说已形成无处不谈、无时不聊的数字氛围、数据环境。即便如此,我们照例要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判定经济发展政绩,要科学、综合、用好、用准大数据,但不能唯大数据,要看到数字、大数据是依据,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是重要依据,对重大决策决定有重要参考,但不一定就是唯一决定因素。比如, 3月11日某报用大粗黑体字报道了一则消息:“一条微博转发过亿,幕后推手被判5年,明星为何热衷追求假数据。判决书中,被告人蔡坤苗供述,“我于2019年2月份查看后台数据,星援、应援宝共用微博‘大号’用户17万余个,这17万余用户大约绑定了3000万个微博‘小号’。2019年2月份左右,我查了一下银行账户,星援累计充值人民币700余万元……”报道还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这个只有4名员工运作的APP收益颇丰;又比如,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和3月17日有媒体报道,醒目标题“拥有大量人脸数据 摄像头厂家被查”,小标题:现场调查发现一宝马4S店抓拍存储4617个消费者人脸信息。类似这样的报道,不断地在警示人们,要运用好、依据好、参考好,但千万别当数字、大数据的奴,不要迷信误信,不要被点击率误导。要强化党建和思想政治引领,牢固树立党管数字、党管大数据思想,既要强化数字经济思维,又不被数字和大数据所操控,要把掌管数字经济、掌控大数据的权牢牢把握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的手中。要有超越数字、数据思维,跨越数字、数据鸿沟,更好地把人民推动发展的数字经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用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所共享、所共用,而不能让极少数人操持、为极少部分人享用,甚至用在不法之地、不法之为。要让数字经济、大数据等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助推器,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实惠,尤其是不能让老年人、残疾人受到冷落、冷嘲热讽,甚至受到欺视、欺诈、欺骗。要强化数据反垄断,防止大数据“杀熟”、数据封锁,防止把数字、把大数据等窃为己有,仅为自己行方便,漠视公共行为规则,为本部门、本单位、为个人谋私利、谋特权,而伤害侵犯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公共利益及他人利益,包括侵犯隐私权益。

六、 坚持贯彻共享发展思想,不求独有、但求共享,不求独占、但求共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要以此为要求,抓好落实。大数据作为一种独特的公共资源,来自于国家、人民,理所应当要从国家总体安全观出发和本着国家整体利益、人民利益至上的发展思想,推动大数据公共事业发展。对已建成使用的大数据库、中心的效能效益、保密安全等进行统筹评估,在国家相对应的专门委员会领导下,实施行业上的统一指导、规范规定。要坚持数据共享共用,不能独占独享独有独用。要建立国家共享共用大数据通用规则,在顶层设计上、统筹规划上,坚持好维护好共享共用的系统思维这一大数据板块。要建好用好管好护好国家级、区域级大数据库、中心,用大数据学、大数据思维指导大数据建设发展工作。发展大数据,不能盲目上项目、建库、建中心等,因相关项目建设要有相应适配的气候气温环境、经济发展状况。所以,不宜盲目上项目、不跟风上项目、不攀比上项目,切勿把大数据项目资源搞乱,甚至互相封锁设墙、占地盘,于国于民都不利。比如,一段时期,明明能全国通用的健康码,到省里就不能用,非得刷地方码才能通过,只不过是为了获取一点数据占为己有、为己所用而已,这是狭隘的地方主义,如长此以往,对国家、对民族利益共同体是有害的。比如居民用煤气、水、电等也可采用总体监测监控自动交费,现在一些地方依然是贴条交费。更糟的是一些公用部门不作为,至今查煤气表、水表等还要让老百姓趴在地上、用手电筒照着查表,几十年没有改变,光占用公共资源按部就班工作,难道5年后、2035年后还这样吗?如今,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这让许多老年百姓该如何是好,很值得一些公用服务部门深思。因此说,发展大数据,要强化部门层级的顶层设计,加强科学统筹,坚持以民为本,从全国全局全域整体规划布局,决不能搞成像行政序列那样,从上到下层层布局,国家有、区域有、省里有、市里也有、县里还得有,这样就不是资源集聚,而是资源分散了,好像不建个大数据库、不搞个大数据中心就不能发展经济了。要防止搞滥,避免有限的资源无限扩散,形不成发展的规模效应,于国于民不利。大数据发展是无止境的,但发展又是有极限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可循,发展的盲目性必然走向过滥、导致资源的浪费。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要求,加强对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做到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到什么时候,应该发展多少,发展到什么规模,提高到什么能力水平,投入利用的资源,产出多大的社会效能,要提出一整套科学的评估考核办法。

(本文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凌振国同志在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举行的“推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数字 数据 发展 经济 数字化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