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聚焦

“不可能将所有养殖场、放牧区都罩上罩子”

——关于农业碳减排,这位专家型全国政协委员这样表示

2021年04月13日 09:57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王红玲 图说见正文(247004)-20210413093948

王红玲在湖北随州参加助农兴农活动

“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是个抓手。我举两个例子:比如我们会发现,有的地方一到收割小麦的那几天就天天下雨,年年如此,成熟的小麦被雨水浸泡,产生霉菌,影响小麦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气候适应性型农业的策略就是,这个地方不能再种这种小麦,需要改换小麦品种或者改种其他作物;再比如有的地方种地用很多农药,可庄稼种得并不好,也需要技术来帮忙。”

——王红玲

今年6月底,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以下简称“中碳登”)将正式落户湖北武汉。届时,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双城”模式也将全面形成——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负责建设交易系统,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建设注册登记系统。

碳排放登记交易是为了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而无论是注册登记,还是交易,碳都是不二主角。

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一大目标之下,碳减排肩负重任。但相比工厂里少排一吨二氧化碳就可以在碳交易市场获得22-32元的收益相比,农民要从碳减排上挣到钱,截至目前,仍是全球范围内的难题。

别小瞧这“1/5”

中碳登为什么落户湖北武汉?有一个大背景,湖北作为全国七大试点之一,自2014年启动试点以来,二级市场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市场履约率等有效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同时,湖北作为中国农业大省,在农业碳减排碳交易领域的探索,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领先的。

早在5年前,时任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的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三农”专委会副主任王红玲就已经将关注点聚焦在农业碳交易市场建设领域。目前,作为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北省委会主委、湖北大学中国农业碳减排碳交易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她是业界公认最早提出“建立全球第一个农业碳排放交易中心”、设立“国家农业碳减排基金”的学者,更作为首席专家,带领团队获批世界银行贷款湖北示范项目、全球环境基金赠款项目,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与农业碳减排碳交易相关的项目。

在众多需要资金给予支持的科研项目中,这些项目之所以能够得到贷款甚至是赠款支持,就缘于王红玲及其团队,敢于将研究精力,大块头地用在气候智慧型农业领域,其最大的目的,就是为全球农业领域碳减排提供抓手与示范。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判断,全球约有1/5的温室气体来自农业,包括林业、渔业和畜牧生产。更重要的是,按照气候中性更严格的目标,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排出的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必须纳入考量,也必须降至零。而甲烷、氧化亚氮的排放主要来源于稻田与畜牧业。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于农业领域而言,这种变革又该如何展开?

“我们不可能将所有养殖场、放牧区都罩上罩子”

“我们不可能将所有养殖场、放牧区都罩上罩子。”王红玲之所以这样说,缘于在农业领域,种植业所用的化肥、农药都是石化产品,这也导致农业生产所排放出的温室气体除了二氧化碳,还有沼气、氧化亚氮,它们的全球增温潜势比单纯的二氧化碳还要厉害;而甲烷在养殖领域,主要来自猪牛羊等畜类所排放的气体。

不能盖罩子,就会导致不能有效控排,也不能精准测算其减排数据。

怎么办?换道超车!在农业保供给不减产的总要求下,积极做好调结构工作。

“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是个抓手。我举两个例子:比如我们会发现,有的地方一到收割小麦的那几天就天天下雨,年年如此,成熟的小麦被雨水浸泡,产生霉菌,影响小麦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气候适应性型农业的策略就是,这个地方不能再种这种小麦,需要改换小麦品种或者改种其他作物;再比如有的地方种地用很多农药,可庄稼种得并不好,也需要技术来帮忙。”在通俗讲解背后,王红玲有一套严谨的思考。

“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17年数据,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每亩8公斤的平均水平,是欧盟的2.5倍,农药利用率2017年仅为38.8%,欧美发达国家农药利用率60%左右,因此气候智慧型农业碳减排潜力巨大。目前,气候智慧型农业理念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正在中国得到较快推广,农业碳减排初见成效。”据王红玲介绍,中国近年来开展的作物轮作模式、农药化肥“一控两减”、稻鸭(虾)共作等复合生产系统、畜禽养殖优化技术、畜禽粪有机肥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气候智慧型农业碳减排实践成效明显。

“比如,分析我国1993-2017年作物生产温室气体排放及其构成,我们发现,我国作物生产中化肥为第一大排放源,在不考虑作物对不同化肥类型吸收利用差异的情况下,如果采用最低排放类型化肥的施肥策略,中国作物生产平均每年能减少1.2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再如,相对于常规稻作,稻田养鸭养虾都能有效降低甲烷的温室效应,说明在中国南部稻鸭虾共作是一个农业碳减排、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可行措施。”王红玲这样说。

愉快地迎接“风口”

时至今日,中国农业碳减排和碳交易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试点和探索。早在2011年,湖北就是国家确定的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省市之一。而在这7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中,已有竹林、沼气等品种进行了上市交易。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成交数据为例,截至2020年底,湖北省共推动开发农村沼气项目55个,年均减排量220万吨,累计签发量464万吨,累计使用农村沼气项目减排量抵消293万吨。

“与此同时,我们还尝试将农业碳减排与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做,叫‘碳汇+’,只要地方政府能认定村里碳减排达到一定量,就可以将与减排量对应的交易额直接返给当地,用于巩固脱贫成果。”她虽身兼多职,很多业界人士提到王红玲,仍愿意将她称为专心做学问的学者。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连续几年,王红玲的提案都与农业碳减排相关,用她的话说,围绕这个问题鼓与呼,是很愉快的,而通过不断实践,她得到的启发也非常大。

“现在看来,双碳带来了很多产业风口,作为较早呼吁农业碳减排的专家学者,能赶上这些风口,我也感到很开心,也期待继续为实现双碳目标助力。”王红玲同时发现,目前,在农业领域做碳减排还需要补贴,未来,渐渐形成产业化、规模化之后,市场看到变现空间,就会积极参与进来。

而要实现“双碳”目标,真金白银的投入在所难免。对此,王红玲认为,绿色金融可以帮上大忙,这个钱肯定要投下去,缺口也很多,投资先后次序不那么容易选择,基本的方法是,绿色金融一定要跟着绿色技术走,“双碳”目标实现诚然有众多具体抓手,但最终还要落在碳上。  

编辑:秦云

关键词:农业碳减排 王红玲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