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视频

首页>文化>阅读

长篇小说《暖夏》作品研讨会举行 探索乡村写作的新方向

2021年04月16日 16:1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16日电(记者 谢颖) 日前,作家王松的长篇小说《暖夏》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作家协会、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协办。

《暖夏》的故事发生在当下,在天津和唐山之间,有一条“煤河”,当年是从开滦往天津运煤的水道。煤河有一条支流,叫梅姑河。梅姑河畔有一个叫金家旺的村庄,河流从村庄中间经过,把金家旺一分为二,西面的叫西金家旺,这几年靠养猪,经济已经发展起来,只是没有文艺人才;东面的叫东金家旺,文艺人才很多,但就是“穷乐呵儿”,经济起不来。一次在镇里开村长联席会,镇长故意用激将法,让两村村长“打赌”,两年之后见分晓,看哪个村的日子过得好。于是,故事就这样展开了。两人打赌的最后结果是,西金旺和东金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济和文化一起发展。

小说渗透出的是新时代的乡村气息,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我们的乡村和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据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颜慧介绍,《暖夏》是脱贫攻坚文学创作中非常优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的一个重要成果,作品不仅书写了物质层面的脱贫,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满的时代生活,坚韧的人性精神和独特的叙事魅力。

王松是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天津市作协专业作家,因为创作这部作品,他回到年轻时插队的地方挂职,深入生活。在挂职中,他对插队的经历又有了新的认识,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讲故事的腔调,也找到了一个写作的新矿层——天津文化。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认为《暖夏》是一部写得地道、读来筋道的作品。作者写这部小说充满感情,对待人物、地点、事件有一种宽容智者的视角。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看来,王松把他自己的生活积累充分调动起来,整个作品写得非常生动、接地气,以一种好看的故事来表现乡村的变化,不仅写到脱贫,还涉及乡村治理,乡村体制的建设、探索和发展。《暖夏》立足于脱贫攻坚,又超越了脱贫攻坚,在某种意义上是乡村写作的一种新突破、新进取,具有非常丰富和浑厚的底蕴。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表示,王松是一个几乎命里注定的写小说的人,因为他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他写这两个村庄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将其放在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乡村书写中看,能够看到一种新的力量或者一种新的方向感正在产生。

GetAttachment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乡村 暖夏 作品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