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热点聚焦 海峡观察 台海人物 台商台企 在大陆 两岸交流

首页>两岸>在大陆

更多“看见”,就会成为大陆真实故事的讲述者

——台籍医学教授许志宏“登陆”3年心路

2021年04月25日 11:25  |  作者:修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7-1(270407)-20210425111045

人民政协网4月25日电记者 修菁

作为从大陆到台湾的第六代,许志宏的家庭是标准的台湾“本省人家庭”;

父母皆为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技术专科兴盛时期的毕业生,算是那个年代标准的“知识分子家庭”;

自己则在“台湾清华大学”读完博士学位后,受聘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员,成为国际表观遗传领域权威研究团队的一员;

……

翻看许志宏的成长履历,会发现,他的成长轨迹在台湾青年一代高级知识分子群体中颇具代表性。

“我从小就对中国历史非常感兴趣,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及人文景观也非常好奇和向往,但直到博士毕业,都没想过,自己会来祖国大陆定居。来到浙江发展,又发现这是我人生关键时刻的正确选择。”

是什么吸引这位台湾青年科学研究者“从没想到”到踏下心定居大陆?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心路?人民政协报记者与许志宏的对话,就从他的“没想到”到“发现这是人生关键时刻的正确选择”转变聊起。

■跳出“滤镜”,重识大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陆实施改革开放,“台商一代”嗅到了大陆广阔市场的机会,纷纷到大陆沿海地区设厂,许志宏父亲就是其中一员。

“虽然父亲长期在台湾大陆两地奔波,但由于我一直对科研抱有浓厚兴趣,从没想过子承父业,所以就一直跟着母亲在台湾读书,到2017年来浙大工作前,我只到过大陆两次。”许志宏坦言,在他成长的早期,“大陆,对他始终是一个亲切又陌生的地方。在台湾接受的一套史观教育,让他一直认为,台湾实施的‘三民主义’经济腾飞经验可以为大陆所参考,而且出国前,我也确实天真地认为‘三民主义’是将中国从百年来的屈辱拯救出来的最佳方案。”

触动他重新思考既有的史观,是2011年,他受聘到美国哈佛大学工作后。

“在那里我认识了许多大陆朋友,通过他们,我发现过去自己对大陆一些了解是隔着一层‘滤镜’的,而有机会跳出被民进党当局所控制的舆论场,我也发现,自己看到各国政体的视角会更客观。我发现,世界上完全接受西方制度然后成功的国家其实非常少,表明该制度其实不是万能,再者,实现民族复兴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历史,集各家之长去芜存菁后找出了一套符合自己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路线。”

虽然彼时受聘在哈佛医学院工作,但许志宏心中,已在为家庭未来的航向考虑,尤其是小孩的教育问题。

“2016年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变本加厉推行‘去中国化’教育,我不愿意回台湾让子女接受这种教育。若接受‘去中国化’教育,则将形成‘身为中国人但是又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民族认同错误,在我看来,于一个个体,这是最深的悲哀。”许志宏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表示。

让许志宏最终下决心,要到大陆高校工作的,是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台湾官方没有举办任何庆祝活动,但是大陆却举办了盛大的纪念仪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仪式上的重要讲话中,还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事迹以及大陆方面如何继承其遗志。”台海两方对于这件事的不同做法,给许志宏的震撼非常大,“这也是触动我最终决心到大陆工作的关键事件之一。”许志宏分享这一心路时表示。

■“我是来自台湾的浙江人”

“作为科研工作者,平台很重要。浙江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加上近年来,学校在生命医学相关领域大力投入,吸引了一大批国际上从事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优秀科学家加入学校研究团队,所以自己收到浙大的橄榄枝,能与这些优秀的科学家们为伍,对我来说觉得是一大幸事。”2017年,许志宏入选“浙江大学百人计划”,受聘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工作,并在2019年入选“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获得“浙江省特聘专家”称号。

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引进的第一位台籍“浙大百人计划”研究员,浙江大学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在为许志宏办理入职手续的过程中,很多工作没有先例可循,需要大量的沟通协调,而此时许志宏还在美国波士顿,与杭州有12小时的时差,但让他感动的是,浙大医学院的相关办事人员总是以许志宏方便的时间为原则,“很多时候都是北京时间的半夜两三点,所以在那段时间负责帮我办理手续的浙大同仁非常辛苦,但是他们始终保持非常友善的态度,我提出的所有问题他们都尽量会在第一时间解决,令我非常感动。”

还未入职,即接收到来自即将供职的大陆高校传递的“温度”,让许志宏心里隐隐感受到“自己与浙大将是一家人了”。在他看来,一所高校如果拥有一套专业、友善、亲和的行政办事流程,对让初来乍到的科研人员迅速找到归属感、“对我们心无旁骛的开展科研工作,非常重要。”

而待举家搬到杭州,许志宏发现,命运中很多事情巧合到似乎冥冥中,早有安排。来到杭州之后,他才知道原来台北和杭州就是“一家人”。

“台北和杭州都是波士顿的官方姐妹城市,这种缘分让我对杭州的感觉亲上加亲,原来我的成长、学习、工作、生活都一直在同一个‘城市家族’完成。”许志宏感慨道。

与此同时,随着对浙大校史更深入的了解,许志宏发现,自己供职的浙江大学,也与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把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唯一的一所大学——台北帝国大学更名为台湾大学,当时负责对台大接收工作的几位教授包含光复后的第一任校长——罗宗洛校长都是从大陆浙大过来的教授,而我大学本科就读的台湾文化大学,作为台湾第一批私立高校之一,也是由浙江大学来到台湾的张其昀教授创办的。”

到今年,许志宏来到浙江大学工作已满三年。“浙江大学的平台及丰沛科研资源,为我的科研理想提供了强力支撑;同时,杭州这座城市的友善、包容与开放,也让我感到,加盟浙大是我人生关键时刻的正确选择。”

虽然杭州算不上台胞在大陆生活工作的聚集区,但许志宏发现,这里的政府相关部门、台办、台联非常关注台胞在这里的工作和发展诉求。“比如杭州准许台胞通过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我自己也受益于这个政策,现在在杭州买了房安了家。”

现在每每参加各式研讨交流活动,许志宏自我介绍第一句话总会说:“我是来自浙江的台湾人,也是来自台湾的浙江人。”在他心中,“大陆人和台湾人的身份,已在我的身上合二为一,无法分割。在我内心深处,我始终相信,许多来到大陆的台湾同胞也抱有与我一样的心情,因为我们不仅是促进两岸沟通融合的桥梁,也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成果结晶。”许志宏说。

■“我们工作和生活都在一起,哪还能分彼此?”

“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身为在陆台胞,我对此深有感触。”伴随来到大陆的三年“真实看见”,许志宏对“台湾问题是因百余年前的国家弱乱而导致,也因长期分治加上复杂的国际局势才导致两岸同胞彼此缺乏了解”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沟通交流是增进两岸民众彼此认识的一条捷径,而作为‘在陆台胞’的我们,正是架起两岸交流的一座天然桥梁,我们能在两岸沟通交流中起到正面作用,进而促进融合。”在一次参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精英论坛上,许志宏作了如上发言。在他看来,两岸民心相通,就是要多交流、深交流,“相信交流多了,了解就多。如果工作和生活都在一起,自然也就融合了,哪还能分彼此?”

对于“台湾当局不该成为西方制约中国的‘棋子’,而应正确认识两岸的现有差异,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回到‘九二共识’正确的道路上来,并积极参与到两岸交流融合的过程中来。作为在陆台胞,我们也应扛起作为桥梁的重任,向岛内的亲朋讲好大陆故事,一起成为促进两岸融合的中坚力量。”许志宏说。

对于目前因两岸关系严峻而影响到两岸各领域的正常互动交流,许志宏认为“越是在这种时候,越应该鼓励有意愿交流的两岸学术平台和机构,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交流及合作。如果双方都抱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信念,人人都能以促进两岸交流融合为己任,终能聚沙成塔,两岸民众间的心灵相通不仅不会被任何外力阻断,还能走得更近。”

来到大陆工作生活三年有余,伴随对祖国大陆的深入洞见,许志宏自愿成为大陆故事的讲述者,“大陆的发展远比我在台湾、美国了解的情况,更了不起,而且这种翻天覆地的进步和变化还在持续。因此我经常跟还在台湾的朋友说,一定要来亲眼看看。”

[人物小传]

许志宏,浙江大学医学院暨附属妇产科医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9年生于台北。2006年在“台湾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台湾“中央研究院”基因体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其间,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随后加入国际表观遗传领域权威施扬院士的团队,并被聘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员。2017年入选浙江大学“百人计划”,于2018年3月到浙江大学医学院开展科研工作至今,并在2019年入选“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获得“浙江省特聘专家”称号。

编辑:贾元昌

关键词:大陆 许志 志宏 台湾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