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基金会

雪域高原上,“艺术公益”点亮梦想

2021年04月27日 10:03  |  作者: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当艺术家与残障儿童在雪域高原相遇,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4月下旬,北京市798艺术区,“Will—2021 I Do基金会公益项目特展”活动上,艺术家和孩子们携手奉献的作品让许多人感到惊艳。这场展览及首届无障碍公益艺术论坛,是2021画廊周北京活动唯一的公益艺术单元,由北京爱度公益基金会(简称I Do基金会)、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画廊周北京主办。

本次系列活动举办的同时,I Do基金会的“用艺术点亮梦想”项目已逐渐探索出一个用艺术赋能公益的体系。

艺术家陈彧君与孩子互动。 I Do基金会供图

艺术家陈彧君与孩子互动。 I Do基金会供图

打造艺术公益“四维体系”

2018年,I Do基金会项目团队偶然来到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被孩子们的艺术天赋所震撼。12岁的听障儿童扎西顿珠在《走出大山》中画了从村庄和雪山上飞过的人物;16岁的听障少年士多多吉在《拉姆》中画了一位仙女,与雄鹰和祥云为伴,飞翔在红色的天空中。

“我们发现了‘放羊的梵高’。”I Do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航说,“孩子们在艺术方面有极佳的艺术天赋,我们希望种下艺术的种子,给他们一个‘追梦’的机会。”

“用艺术点亮梦想”项目在迈向专业化的过程中,逐步打造出了一个公益艺术的“四维帮扶体系”:“以艺术启蒙教育为主线,以走进去的艺术家支教、请出来的艺术游学、留下来的艺术梦想班为执行手段,传出去的艺术公益展为传播方式。”

自2019年起,I Do基金会和多家专业艺术机构合作邀请了近20位艺术家赴西藏进行支教。

艺术支教活动的意义不仅是传统的艺术技法教学,更是从艺术启蒙、艺术理念认知、思想眼界开拓等方面开展的全方位艺术帮扶公益行动。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展现出不羁的想象力,创作出不少令人惊艳的作品。艺术家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得以观察和体会西藏的风物与人情,他们回来后创作的新作品被摆放在此次公益艺术展现场,与孩子们的作品交相辉映。

“孩子们内心的纯洁善良让人动容,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让我更加深刻地看待自己。”支教艺术家王波说。

据了解,2019年10月和2020年9月,I Do基金会两次在京举办“用艺术点亮梦想——西藏特殊儿童艺术作品公益展”,邀请师生代表来北京,展出400余件残障儿童的作品,吸引了近10万名观众参观。基金会还在酒店、商场、政府机构等地举办了数十场微展。

今年,“用艺术点亮梦想”项目将在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落地艺术梦想班,更系统、专业地为残障儿童提升美育素养及技能,目前已初步招募有一定基础和潜质的学生20人。基金会希望艺术梦想班能成为未来天才艺术家的“摇篮”。

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

随着“艺术点亮梦想品牌”项目服务体系的成型,I Do基金会正在探索下一步发展的更多可能,打造公益生态闭环。

徐航介绍,基金会已与众多知名品牌开发基于孩子们创作的IP衍生品;通过社群运营、公益市集等方式,定向为孩子们的画作、衍生品找到买家;通过互联网筹款平台、开发微信小程序等,与具有公募资质的基金会合作筹集善款。此外,艺术家参与支教后将创作艺术作品捐赠给I Do基金会,通过特展及画廊周北京组委会的协助,基金会定向邀约艺术藏家、爱好者,通过爱心义卖为项目筹款,反哺公益项目。

徐航告诉记者,自第一次艺术家支教活动起,项目团队就邀请了专业的影像团队进行全程课堂实录。“这些视频如果只是用于留存太可惜,它们完全可以帮助到更多孩子。”

通过与支教的艺术家充分沟通以及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少儿美术教育研究基地合作,I Do基金会将艺术家支教课程开发成公益课件。

在此次无障碍公益艺术论坛上,I Do基金会发布了这些课程,并联合北京觿堂文化艺术基金会、北京圆网慈善基金会、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北京恺尔听障人士关爱中心、金羽翼残障儿童艺术康复服务中心、路正先美育研究课题组、善达网和艾特格瑞少儿美育等8家机构成立了公益艺术协作网络。

徐航表示,协作网络的成员基于纯公益目的,将免费开放合作,资源共享,“例如,我们开发的艺术家课程可以通过合作伙伴的资源惠及更多艺术未触达地区的儿童,点亮更多孩子的艺术梦想。”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艺术家 基金会 公益项目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