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聚焦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且韧性强大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孟凤朝

2021年04月27日 11:01  |  作者: 李元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21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日前公布,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奠定了基础。 回顾一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有哪些特点?展望未来,如何保持宏观政策持续性,还需在哪些方面发力?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会长,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孟凤朝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微信图片_20210425193200(277011)-20210427104704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孟凤朝

记者: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对外披露,一季度,由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97家央企实现营业收入7.8万亿元,较2020年和2019分别增长30.1%和14.7%。在您看来,一季度中央企业取得较好业绩的特点有哪些?

孟凤朝:一季度,中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78.9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29.7%,高出全国增速4.8个百分点。比如,中国铁建营业收入利润率3.33%,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1.14%,同比减少0.17个百分点;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39.29(万元/人),同比增长35.3%。中央企业一季度运行取得良好成绩,为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绩的取得,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强大韧性。

特别是建筑央企,一季度全面向好,有四个特点:

一是增速向“快”,整体延续强劲复苏态势。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近8万亿元,同比增长30%。中国铁建2021年1-3月份全系统累计完成新签合同总额4589.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27350亿元的16.8%,同比增长34.9%。

二是趋势向“好”,多数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建筑央企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1倍。中国铁建实现营业收入2253.4亿元,同比增长62.9%;利润总额73.5亿元,同比增长45.7%;净利润62.9亿元,同比增长57.5%。

三是质量向“优”,高质量发展稳步提升。一季度,中央企业“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降低1.1个百分点,带息负债比率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中国铁建资产总额12601.2亿元,较年初增长1.12%;货币资金1380.2亿元,较年初减少507.1亿元;负债总额9432.1亿元,较年初增加1.05%;带息融资3514.0亿元(含权益性融资1127.3亿元),较年初增加229.5亿元;资产负债率74.88%,较年初降低0.02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3.33%,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1.14%,同比减少0.17个百分点;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39.29(万元/人),同比增长35.3%。

四是后劲向“足”,新动能发展势头更为强劲。

记者:在您看来,如何深刻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孟凤朝: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首先,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动能从要素投入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推动各产业、各领域、各单位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发展转变,推动发展和安全从各有侧重、自成体系向全面统筹、一体推进转变,推动发展目标从追求短期规模和速度向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以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为重点,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其次,加快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为核心,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推动企业向轻资产转变。同时以厘清企业与政府的权责边界为出发点,全面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以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为目标,抓好“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等国企改革专项工程。

再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出现了变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出现了变化。劳动力成本在逐步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了瓶颈,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已经难以持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全面上升。我们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加以认识,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过程中,中央企业起关键作用,需将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比例,加强对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激励,重点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产业高新和新兴业务技术、颠覆性技术等领域进行攻关,作为“头号任务”全力推进,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

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并以此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我们要在更大开放方面要有战略定力,用国际视野看待发展的方向和发展机会,瞄准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生产、贸易、投资、建设等领域的优势,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争取从“跟随”走向“并肩”再走向“引领”。

记者:面向未来一个时期,我们除了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挖掘内部需求潜力外,还需在哪些方面发力?

孟凤朝: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第一年,也是建党一百周年,这两个节点极为重要。同时,这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迎战百年变局考验的关键之年,抓准了抓好了,未来发展才有保证。

从现实的维度来看,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物质基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们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我们要做的是围绕科技创新寻找和布局产业机会。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重点任务项下,基于科技创新可以发掘出大量新的产业机会。同时围绕城市格局重构寻找和布局产业机会。如,深圳-香港-广州、北京、上海三大科技创新集群地带和杭州、合肥、成都、武汉、西安、南京、苏州等中心城市。

此外,要围绕要素市场改革寻找和布局产业机会。如,中央今年针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市场化改革出台具有创新和突破意义的通盘政策,改革即是最好的机会;围绕问题和政策调整寻找和布局产业机会。如,“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这些政策转向和调整,为若干行业和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围绕数字经济和新基建寻找和布局产业机会,将形成规模性、趋势性、战略性的产业机会;围绕财政支出方向寻找和布局产业机会。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基础再造、教育、医疗、养老、育幼、城市更新、职业技术教育等方向和领域均有机会,关键在于找到公共领域与市场化结合的有效方式和路径;围绕全球市场和国际关系寻找和布局产业机会。“一带一路”、RCEP、中日韩自贸协定、中欧投资协定、疫情和疫情后全球市场和国际贸易关系变化,等等,为相关领域企业提供寻找商机的方向和机会。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中国经济 孟凤朝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