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热点背后

见证历史的粉色玻璃花瓶

2021年05月06日 10:26  |  作者:李冰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跟随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推进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调研组来到中共一大会址时,已是傍晚时分,走进这座上海传统石库门建筑,小楼在夕阳中安静地矗立着,只有门口的牌匾提醒着人们,100年前,这里曾发生过怎样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binary_middle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是在上海“李公馆”内一个小餐厅里召开的。“李公馆”在上海市望志路106号、108号,房主人是一位姓陈的老太太,李汉俊和哥哥李叔诚租用过来,将内墙打通,两户成了一家。中国共产党就是诞生于这样一间18㎡的小餐厅,可以说,房间虽小、意义重大。

走进小餐厅可以看到,褐色的长方形木质餐桌周围,摆放着一圈小圆木凳,桌上则摆着雕花的茶壶、茶杯,还有花瓶和烟缸,仿佛在讲述100年前的故事。餐桌上一个粉红色荷叶边的花瓶,引起了调研组成员们的注意。

花瓶不大,只有一个成人小臂高,上边还有色彩艳丽的描花工艺。花瓶是20世纪50年代的复制品,是1952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建立时复制的。

这件花瓶的制作颇具初心。因为当年我国的手工业并不发达,制胚工艺还拉不出粉红颜色的玻璃色胚,需要用黄金与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进行比例调配之后,玻璃才能呈现粉红色。所以当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建馆的时候,为了还原这个粉红色的花瓶,国务院还特批了一点黄金。

按理来说,这个粉红色的花瓶应该是卧室或客厅的摆设,为什么它会出现在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桌子上?

当年这个房间的女主人,是李书诚的妻子薛文淑,花瓶就是按照她的回忆复制的。这幢房子是她新婚的地方,所以她对这里的物件都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包括桌子上摆着的茶壶茶杯,据薛文淑回忆,当时他们家有两套同样的茶具,一套叫“青山绿水”,一套叫“松鹤延年”,纪念馆建馆的时候,工作人员将两套茶具都复原了出来。

1949年5月,上海市长陈毅为了向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献礼,开始了秘密找寻一大会址的工作。1950年9月,会址找寻工作正式开始,直到1951年4月才找到,找到后又根据当年尚健在的代表的回忆,逐步把会址布置成现在的样子。这期间由于会址的修建,布置工作也经历了4次复原变更,第一次是在1952年,第二次是在1958年,第三次是在1971年,第四次则是在1978年。1978年,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展陈布置没有再变过。

关于会议桌上的粉色玻璃花瓶陈列是否准确,有一位曾经的参会人员给出了答案。1956年,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董必武来到会址纪念馆,他根据自己的回忆,对展陈布置提出了修改意见。1952年建馆的时候,这个会议厅是放在了当时望志路108号的二楼,但是董必武说,这家人有女眷在,是不会在楼上开会的。于是,根据他的回忆,工作人员又进行了两年的考证,在1958年将会议厅定在了楼下。

董必武还为一大会址题写了8个大字“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意为“开始虽然简单,但越发展需要做的事也就越多”。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非常贴切。

在这幢代表着中国革命红色起点的小楼里,无论是花瓶、茶具,还是桌椅、窗棂,无不在述说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这些陈列物品虽简单小巧,却一一成了这段伟大历史的见证者。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花瓶 玻璃 历史 粉色 见证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